第11章-《(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第11章(第2页)

【新的棉花需要弹,旧的棉花用时间长了,会出现压实结块、蓬松和弹性下降等问题,这时候晒干重新弹一下,棉花就会有所恢复。

【在黄道婆回家乡前,人们用。

的弹花弓是竹制线弦小弓,弹棉花的效率并不高,黄道婆后和人将其改良成木质绳弦大弓,弹棉效率一下提升上去。

】③

说着姜叶拿出改良前的小弓和黄道婆改良后的大弓做对比。

【小弓一尺五寸,大弓四尺多长;小弓是竹制线弦,大弓是木制绳弦;小弓轻便手持,大弓厚重上方吊着绳子;小弓靠手拨弦震动,大弓靠木锤锤击震动。

】④

姜叶把竹制线弦小弓交给江雪,自己则手持木制绳弦大弓,而后两人一起弹棉花。

肉眼可见,木制绳弦大弓效率远超竹制线弦小弓。

【当年黄道婆的改良沿用至今,现在我国某些地方还能见到木制绳弦大弓踪迹。

】姜叶手中率先弹完自己那份棉花。

“大弓确实比小弓好用。”

用上木制绳弦大弓的古人们肯定点头。

“等以后我们有了棉花,就直接用大弓!”

之前朝代的百姓们道。

没一会儿江雪也用小弓弹完棉花,后台工作人员们把已经演示完的工具撤下去,并送上来新的纺织工具。

【说完黄道婆在擀、弹方面的改良,我们接下来看黄道婆在纺、织方面的成就。

】姜叶对观众们道。

诸朝古人们惊讶,“居然还有,那位黄道婆太厉害了吧。”

【纺指的是纺线,棉花弹蓬松以后,就可以纺成棉线,而黄道婆那时大家用。

的是单锭手摇纺车,每次只能纺一根棉线。

后黄道婆在纺麻的脚踏纺车和单锭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明了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根棉线,效率一下翻了三倍!

】姜叶让大家看单锭手摇纺车和三锭脚踏纺车的区别。

哪怕是外行人,也能看出两者间的差距。

就在百姓们惊叹之际,突然有弹幕评论:“三锭脚踏纺车,宋朝时期就有了,怎么能算黄道婆发明的!”

“司马大人……”

北宋,宋仁宗时期的朝臣看到司马光的话上了天幕,不禁欲言又止。

而说出这句话的司马光本人也是一愣,“怕什么,本官身正不怕影子斜。”

“诸位可别忘了,黄道婆可是元朝人——宋末元初的元朝!”

司马光冷哼。

这下北宋朝臣就算觉得司马光态度有些不妥,也不再说什么,宋仁宗就更不用说了,江山可是他家的。

之前姜叶说什么宋末元初,朝堂可是大乱了好一会儿,连带身为元朝人的黄道婆,他们也感到不喜。

这种骨子里本能的不喜,不止宋仁宗一朝,倒不如说宋朝除宋太。

祖赵匡胤及刘娥等少数人执政时期,其他时期都对黄道婆厌恶居多。

因为黄道婆所处的元朝,还有黄道婆的性别。

“是司马光大人,我们快点支持司马光大人,要不然司马光大人落下风怎么办!”

北宋及南宋的许多文人激动道。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