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第11章(第1页)

>

【这种机器两人手摇,一人下棉籽,去棉籽效率更快。

】姜叶和江雪还有工作人员配合给大家展示黄道婆改良后的木制手摇轧棉车。

只见两边两人摇动轧棉车木制手柄,转动固定好的两根搅棍,因为搅棍缝隙窄的缘故,棉花能顺利通过,棉籽则没办法过去,从而棉、籽分离。

【棍子擀多了手也疼,木制手摇轧棉车就少了这个顾虑。

因为转动搅棍和下棉籽没那么累,姜叶比刚才轻松不少。

“木匠,你会做木制手摇轧棉车吗?”

看清楚木制手摇轧棉车的样子,诸朝百姓纷纷把目光放到身边的木匠们身上,很是期待。

“没问题,让我琢磨琢磨,很快就能把木制手摇轧棉车做出来。”

木匠们道。

于他们而言,木制手摇轧棉车属于能看懂的范畴,再琢磨琢磨,做出来完全没问题。

“太好了,我们也能有木制手摇轧棉车了,黄婆婆可真是大能人啊!”

元朝及之前朝代的百姓们喜笑颜开,对黄道婆发自内心地感激。

元末以后,用上木制手摇轧棉车的人则恍然,“原来我们用。

的轧棉车是黄婆婆做出来的。”

以前她们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却对制作工具的人不了解。

“这个木制手摇轧棉车,你们做出来没问题吧。”

刘彻看向墨家人。

墨家人点头,很有信心,“陛下放心,臣等很快做出成品。”

木制手摇轧棉车可比未来采棉机简单万倍,他们完全没压力。

秦朝,嬴政虽然不像刘彻手里有棉花踪迹,还是吩咐墨家人把木制手摇轧棉车做出来。

他要以后找来棉花,工具都是现成的。

李世民自然不可能错过这种有利民生的纺织机器,唐朝时期,棉花普及率不高,但好在他们身处后世,手里有更多线索。

比如汉武帝末时曾记载广幅布,古今地名仔细对照,完全找的到。

“黄道婆若是我明朝人该多好!”

朱元璋叹气,心里不甘。

【棉花去籽流程中,黄道婆改良出木制手摇轧棉车,之后的弹棉工序,黄道婆也做了改良。

【说起弹棉花,那可是棉衣保暖的关键,棉花如果弹不好,不蓬松柔。

软,会影响御寒效果,可想而知弹棉花这道工序有多重要。

】姜叶道。

心想棉花怎么御寒的诸朝百姓终于解开疑惑,“原来棉花除了做棉布,还能把棉花塞进衣服夹层里。”

“是了,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百姓们懊恼。

一切都源于他们对棉花的陌生。

棉花普遍的朝代,棉花御寒已是常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