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学毕业后的自己与父亲抗争,不想回家接手家族事业,坚持从事影戏行业是一样的。
“我替你跟金发兄说。”
陶沙明白金凤欲言又止的原因。
越是珍惜的人,越在乎对方的想法。
这次对金凤来说,是难得的初次登台演出,是演员生涯的开启之作。
无论白金发多么反对金凤从事表演行业,她仍希望家人能来观看,见证自己的荣光时刻。
“最近的戏都很普通啊!”
这是在一月一度的影戏剧本讨论会上,张川笙的总结。
明星影片公司风气开放,无论是公司里谁写的剧本,只要能通过影戏剧本讨论会,都有拍摄出来的可能性。
平日里张川笙是很鼓励大家创作的,可自从《孤儿救祖记》火爆后,公司里暂无超越它的佳作。
张川笙感觉公司的发展进入瓶颈。
他看向下手的陶沙,想到那日在门外听到的演讲:“影戏自1896年由法国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发挥着独特的教育、认知、审美、娱乐的功能。
我相信影戏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教育,起到启发民智、宣传善恶、纠正社会思想的作用。”
(第十四章)张川笙敲了敲桌面,“陶沙,你来说说。”
陶沙作为制片助理,在这种场合一般不主动说话。
这些剧本与《孤儿救祖记》都有相似之处,拍成影戏自然是没有问题,但同质化的影片拍多了,也是会消耗公司的。
创作剧本其实很辛苦,陶沙自是不想在公开会议上抨击同事们的创作热情。
他有些犹豫,此时白金发帮了他的忙。
“陶兄最近不是在创作剧本嘛?不妨讲讲你的经验。”
这本是极为隐秘的事,只因某日白金发来陶沙宿舍借东西,不小心见到他书桌上未完成的《海上生明月》剧本。
陶沙有些不好意思,而张川笙却来了兴趣。
“哦?陶沙你来讲讲看。”
陶沙看向同事们鼓励的眼神,终于大胆讲出酝酿已久的剧本……张川笙边听边点头,深感陶沙故事的新颖和独特。
会议结束,等所有人都离开后,张川笙拍拍陶沙的肩,“故事很不错,记得完成后给我看看。”
陶沙很惊讶,除了制片工作外,张川笙其实很少让他涉及其他领域。
他有想过,也许父亲对此有所干涉。
他本打算羽翼丰满后,离开明星去其他影戏公司大展拳脚,不过现在他却有了留下来的想法……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陶沙没有做。
因为平日办公都在开放式的办公区,陶沙特意将白金发叫去楼梯间。
白金发打了个哈欠,点燃香烟消除疲倦。
晚上还要与梅香去一个饭局,他得强打精神。
白金发将一根香烟递到陶沙面前,陶沙摆摆手。
不知怎的,陶沙觉得白金发的精神状态变差了,每日上工都懒洋洋的,迟到、早退也愈发频繁。
不过工作上倒是没有什么差错,甚至还为公司拉来了几个金主,最近摄影棚连开几部新片,都有他的功劳。
道不同不相为谋,但金凤交付的事还是要办。
陶沙将两张戏票递给白金发:“中华电影学校的毕业大戏,欢迎莅临指导……”
“那是自然,早听说桂小姐和你在那里教学生,看来是桃李芬芳、教泽绵长……”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