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和师傅学正骨理论奠基-《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第3章 我和师傅学正骨理论奠基(第2页)

运动力学知识犹如一团迷雾,肌肉力沿骨骼传导的原理晦涩难懂。

我不再独自苦钻,邀师兄们围坐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为弄明白原理争得面红耳赤。

我时而因想到新思路而兴奋高呼,时而又因被反驳而陷入沉思:“难道我的想法真的不对?还是哪里忽略了关键细节?”

虽吵闹,却也逐渐拨云见日,偶尔还因见解不同争得不可开交,尤其是探究膝关节髌骨作用时,差点把医书翻烂。

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让我离真相更近一步,也让我越发痴迷于知识的探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健身知识的学习充满故事。

村里有大爷跟风做深蹲跳,姿势不对伤了膝盖软骨,疼得直哼哼。

这事儿成了我学习的警钟,每当看到合理负重训练有益骨骼的内容,大爷痛苦模样就浮现眼前,我满心愧疚:“要是我能早懂这些,说不定还能提醒大爷,不至于让他遭这份罪。”

这愧疚化为动力,时刻提醒我指导患者健身千万不能马虎。

至于武术基础功底,虽暂未实操练功,光是理论学习,也让我收获颇丰。

师傅说武术里身形、发力与卸力配合,和正骨手法相通。

我研读时,常联想若将武术发力融入正骨,该如何巧妙施力,既能复位骨头,又减轻患者痛苦,想着想着,对正骨理解便深了几分,内心憧憬不已:“要是真能把武术和正骨结合起来,肯定能帮患者少受很多苦,我得加把劲学!”

当开启经络知识的学习时,已值午后。

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些许紧张,踱步至道观后院的一处静谧角落。

那儿有一座古旧的小亭,岁月侵蚀,亭柱上的漆色斑驳陆离,却也添了几分古朴韵味。

小亭四周,翠竹成林,修长的竹竿在微风中轻舞,竹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阳光如碎金,透过竹叶的缝隙筛落,在地面绘就一幅幅灵动的光影画。

石桌上,几本经络古籍静静摊开,泛黄的纸页在风中微微颤动,仿佛也在迫不及待地要吐露其中的奥秘。

我刚在石凳上坐稳,一只彩蝶翩然而至,在古籍边缘短暂停留,似是被这知识的气息吸引,而后又振翅飞走。

我深吸一口带着竹香与泥土芬芳的空气,缓缓翻开古籍,十四条主要经络的神秘图绘映入眼帘,纵横交错,仿若一张无形而隐秘的天网,笼罩着人体的奥秘。

初次接触,只觉眼花缭乱,每条经络上那些晦涩难懂的穴位名称,更是像来自遥远时空的神秘符号,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要怎么记啊,感觉比记骨头还难。”

我忍不住向师兄诉苦,声音在静谧的小亭里回荡,惊起了树枝上几只休憩的雀儿,它们扑扑翅膀,又落回更远处的枝头。

师兄笑着走来,脚步踏在落叶上,发出轻微的脆响。

他在我对面坐下,安慰我:“别慌,经络虽复杂,但它可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高速公路’,弄懂了,正骨时才能更清楚哪里不通畅。”

师兄的话仿佛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我定了定神,再次看向书页。

此时,微风渐起,吹得竹叶簌簌作响,像是为我加油鼓劲。

我从手太阴肺经开始琢磨,伸出手指,沿着手臂轻轻比划。

指尖触碰到肌肤,带着微微的凉意,我对照着书本,感受每个穴位的大致位置,嘴里默念着穴位的名字。

每念出一个穴位名,仿佛都能与这周遭的宁静产生一丝奇妙的共鸣。

阳光偶尔晃过眼眸,光影闪烁间,我仿若能看见肺气化作丝丝缕缕的微光,沿着这条经络,如潺潺溪流,从胸到手,滋养着沿途的脏腑与肌肤。

每当记住一个穴位的功能与位置,心中便涌起一丝成就感:“又攻克一个小难关,离融会贯通又近了一步。”

学习足阳明胃经时,阳光稍稍偏移,暖意依旧。

光斑洒落在书页上,把那些关于脾胃的文字照得越发清晰。

了解到它掌管着消化吸收,关联着脾胃,犹如人体的“后天之本”

我联想到村里那些脾胃不好的老人,总是食欲不振、身形消瘦,想必就是这条经络出了问题。

脑海中浮现出老人们虚弱的面容,枯燥的知识瞬间鲜活起来,学习动力也愈发充足。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