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时分,第一缕曙光仿若灵动的绸带,悄然穿过道观错落有致的飞檐斗拱,洒落在静谧的庭院里。
道观像是被岁月尘封的古籍,散发着古朴而悠远的气息,朱红色的大门半掩着,门环上的铜绿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踏入观内,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岁月将它打磨得光滑无比,每一步踏上去,都似能听见历史的轻吟。
路两旁的松柏身姿挺拔,针叶上挂着晶莹的晨露,宛如翡翠珠子,风一吹,便簌簌滚落,洇湿了一小片石板。
穿过庭院,道长双手捧着一摞厚重书籍,稳步踏入我的房间。
他的身影被晨曦勾勒出一圈柔和的金边,步伐轻盈又沉稳,好似带着千年传承的使命。
道长轻轻把书搁在古朴的书桌上,拍了拍我的肩膀,目光满是期许,语重心长地说道:“道家正骨术,看似平易,实则背后藏着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深邃又广袤。
你眼前这些书,便是开启那殿堂的钥匙,是往后治病救人的底气根基,半点都疏忽不得,定要学得扎实透彻。”
我望着那堆小山似的书籍,心脏不禁砰砰直跳,兴奋与忐忑在心底交织。
兴奋的是,我终于能真正叩开正骨术的神秘大门,窥探其中的精妙;忐忑的是,这厚重书本里藏着的知识太过浩渺,我真的能将它们一一消化吸收吗?但不管怎样,我深知这是一场无法回头的征程,旋即暗暗握紧拳头,开启了这场与晦涩理论的漫长鏖战。
初涉运动解剖学,恰似推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异世界的大门,人体骨骼的奇妙构造在我眼前渐次铺陈。
刚读几页,知晓人体由206块骨头精巧组合时,我便大为震撼。
脑海中瞬间闪过曾经问过道长的幼稚问题——为啥婴儿软塌塌的?彼时道长神秘一笑,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婴儿有近300个骨骼与软骨混合的部位,随着成长,才逐步演变成如今这206块,这神奇蜕变如同宇宙间最精密的演化,瞬间勾起我的探索欲,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
“原来人体从一开始就藏着这么神奇的秘密,那这背后肯定还有更多等着我去发现!”
我一边翻书,一边喃喃自语,眼神里满是炽热的光芒。
可难题接踵而至,翻到躯干骨篇章,51块骨头光是认清就煞费苦心。
钻研脊柱的33块椎骨时,胸椎骨的知识更是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
这12块胸椎骨串联在脊柱上段,与肋骨相连,筑成胸廓,护着心肺脏器。
我对着书本上复杂图纹苦思冥想,眉头拧成了麻花,嘴里不停嘟囔:“这可怎么记啊,怎么这么复杂!”
内心一阵烦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是学正骨的料。
师兄路过,瞅见我这窘迫样,打趣道:“被胸椎骨难住啦?我当初也一样,你把它想象成古代战甲的护心镜框架,肋骨就是甲片,这么想是不是就好懂些?”
经这一点拨,我如醍醐灌顶,赶忙拿笔记录,生怕灵感溜走,心里又燃起了希望:“对啊,只要换个思路,没什么学不会的,我肯定行!”
攻克胸椎,迎来腰椎骨这座“硬骨头”
。
5块腰椎粗壮厚实,承载着上半身重量,受力分析图复杂得如同迷宫。
我正愁眉不展,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也太难懂了,我要学到什么时候才能弄明白啊。”
道长踱步过来,微笑着说:“别光愁,去库房搬几趟重物,感受下力的走向,再回来看书。”
我照做后,再看书时,那些文字仿若活过来,久坐伤腰、弯腰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理,一下子清晰明了。
我不禁雀跃起来:“原来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这么有用,看来学习也得找对方法!”
这小小的成功,让我信心倍增,迫不及待地想要攻克下一个难题。
骶骨也不简单,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隐匿于脊柱末端。
我对它功能认知模糊,又向师兄求助。
师兄挠挠头,打比方说:“骶骨就像船锚,把骨盆这‘艘船’稳住,它要是歪了,人体下半身的‘航行’准出问题,泌尿、生殖系统都得受牵连。”
这番话让我瞬间抓住关键,对骶骨理解更进一层,内心满是成就感:“又弄明白了一处,只要一点点积累,我肯定能吃透这些知识。”
四肢骨学习同样艰难,64块上肢骨与62块下肢骨数量繁杂。
看到股骨,那人体最长最强壮的管状骨,我不禁咋舌。
师兄曾讲过运动员因高强度训练致股骨应力性骨折的事,自那以后,学四肢骨知识时,这个案例就时刻警示我,不可懈怠。
“每一个知识点都关乎患者的健康,我绝不能马虎,不然以后怎么治病救人。”
我暗自警醒,学习愈发认真专注。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