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至刘家屯-《陈默的天空》

第1章 初至刘家屯(第2页)

校长姓蒋,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见到陈默时,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紧紧握住陈默的手,仿佛是在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陈老师啊,你可算是来了!

我们刘家屯小学,就指望你能给孩子们带来点新气象了。”

蒋校长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言语间透露出对陈默的厚望。

陈默感受着校长手心的温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许下了自己的承诺:“蒋校长,您放心,我会尽我所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校长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带着陈默在校园里转了一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

陈默默默记在心里,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但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这所学校师资匮乏,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随时都有可能辍学。

就像摇摇欲坠的孤舟,在生活的风浪中艰难前行,稍有不慎就会被淹没。

陈默听后,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些孩子们带来改变。

在随后的日子里,陈默与完小校长商量重新去镇上买黑油漆来刷黑板,买铁钉来修缮课桌椅,经过一番修缮,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初来乍到陈默想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求经寻宝,他深入老教师们的课堂听课,他发现教学方式极为传统,老师们大多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得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

学生们虽然努力听讲,但缺乏主动思考和互动的热情。

一次教研会上,陈默提出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教学法,例如利用故事、游戏来讲解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林刚老师却立刻反驳:“我们一直都是这么教的,这些孩子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把课本知识学会就不错了。”

其他老师有的默默点头,有的则陷入沉思。

陈默据理力争:“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真正主动地去学习。”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教研会最终不欢而散。

而那位林刚老师,在课堂上依旧我行我素,对陈默的到来视若无睹,甚至在一些教学理念上故意与陈默唱反调。

此事很快传到了青龙镇中心校领导的耳中,考虑到教师之间闹矛盾可能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中心校领导决定前往刘家屯小学解决。

领导们一到学校,便分别找陈默和林刚老师谈话,深入了解他们各自的教学理念与想法。

在与陈默的交谈中,领导感受到他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培养的热情与执着;而与林刚交流时,也理解了他对理论知识系统性传授的重视。

中心校领导深知两位老师都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只是教学方法有所不同。

于是,他们组织了一场校内的教学交流活动,邀请陈默和林刚老师共同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在课后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在陈默的体育课上,林刚看到学生们在刀剑练习中展现出的自信与专注,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内心开始有了动摇,他意识到实践课程对学生性格塑造的重要性,不禁反思自己是否过于保守,一直将学生束缚在理论的牢笼里;而陈默在观摩林刚的理论课时,也明白扎实的知识储备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他暗自思忖之前自己是不是太过激进,忽略了理论的基石作用。

经过这次交流,陈默主动找到林刚,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克服内心的些许尴尬,真诚地说:“林老师,之前我太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充分理解你的想法,其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林刚也笑着回应,脸上带着一丝释然:“陈老师,我也有错,你的实践课程确实能给学生带来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应该互相学习。”

就这样,两位老师在中心校领导的巧妙化解下,重归于好,他们握手言和的那一刻,也预示着刘家屯小学的教学工作将开启新的和谐篇章,教师们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融合与互补,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教育。

喜欢陈默的天空请大家收藏:(【75wx】)陈默的天空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