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函谷-《祖龙赤蛇》

第37章 函谷(第2页)

陕令误会了韩王意思,以为是要找女人侍寢,急切间便从陕县官员的女儿中选了三人晋献,还陪了十来个媵妾和奴仆。

韩王虽然不好女色,但外出近一个月了,枕席空置,也积了些欲火,本着两国友好的态度,也就笑纳了。

乘车而来的大臣们十分担心这其中有秦王的阴谋,悄悄告诉韩王,但韩王道:“若以秦女相赐,而得拒乎?而况陕县之贱女,何能为也!”

中队和后队在韩王出发后不久也跟着出发,两队几乎没有相隔地依次进入殽道。

前面的还好,只晚韩王一个时辰就到了;最后的直走到半夜才得下山。

魏太子是跟着后队秦国剑士一起行动的,到了半夜才在一处驿馆中住下。

——韩王先到,住在县城里。

再往前走就要进函谷关了,算是正式踏上秦国的核心区域。

在使臣的安排下,韩、魏两国官员和使臣先行前往函谷关,交涉韩王、魏太子入秦的各项礼仪和相关事项。

秦王派来迎接的官员早已进入函谷关,为首的竟是纲成君蔡泽。

韩魏两国的动向早已落入秦国的视野中,从洛阳开始的迎接活动都直接受蔡泽指挥。

按照蔡泽的指示,韩魏两国的规格是不同的:韩王是来朝觐,理应享受诸侯入朝的待遇;而魏太子是来入质,应以质子的规格接待。

所以两队不应同时入朝,而应先后而行。

韩王有万人仪仗,行进起来比较麻烦,故先行安排。

随行仪仗中,所有的矛兵的盾牌兵都留在函谷关内,矛与盾入府库封存。

只留下戟兵前后护卫。

由于已入秦地,不必要三队间隔一天而行,改为三队间隔五里,到达宿营地后,同时宿营。

用了整整一天时间讨价还价,议定了各项细节,韩王于第二天入关。

狭义的函谷关指的是一个关隘,而广义上的函谷关包括函谷到胡关的一大片区域,这里不仅屯扎着大量军队,还有农户耕种着大片农田。

在秦国内史地区,函谷关是仅次于咸阳的一处重要行政区。

函谷不设令,只有尉、丞,函谷尉地位崇高,几乎仅次于国尉。

在函谷关境内屯扎一万人并不困难。

按照安排,韩王仪仗的前队于食后立即出发,一个时辰后,韩王起驾。

韩王并未坐在安车中,而是全副冠冕,端立在革车上。

周围旌旗飘扬,长戟林立;身后一百乘革车,成雁翅排开,整齐地缓缓而行。

函谷关道极为狭窄,仪仗通过时,步兵还能排成三列通过,车兵只能一乘乘依次而行。

函谷尉则在关门上指挥,蔡泽带着几名行人在关道后面相迎。

为了显示声威,韩王的仪仗都排成十人一排,在大道在整齐行走。

到了关口必须要调整阵型,改为三人一排。

这下阵型就乱了。

由于三队之间间隔很短,前队的行进不能停止,必须在行进中完成队列转换。

这完全超出了韩军的能力范围。

略一变阵,官兵之间就失去了联系。

在秦军的催促下,失去了队列的韩军只能不顾行列,就近就便冲入函谷关,快步通过后,再在关后重新整队。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