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之失也,河东之力殚,吾以他郡之民益之,不过月余,必能起也。
——是则应侯之功也。”
李崇道:“臣不知道路之通也,其功如此。”
子楚十分兴奋地回答道:“道路之通也,犹血脉之和也,如臂使指,无不应也。
若血脉不通,偏枯麻木,纵有手足,无能用之。
周身贯穿,气血调和,皆应侯之力也。”
李崇道:“非独秦也,赵亦如之。
太原、邯郸,远隔千里,惟赖上党、中山以连缀之,指使不便,运用不灵。
若得其和,则力倍增。
安得如应侯者而入于赵也!”
子楚道:“大夫自可为乎?”
李崇道:“筑路之道,劳力者也,诸公子不屑为之。
无战胜攻取之功,民皆无为也。
臣虽欲为之,而莫之应也。”
子楚笑道:“若得其便,吾欲为之!
——秦王为天下共主,天下之土莫非王土,发民而通太原、邯郸,非其难也。”
李崇只得尴尬地笑,不发一言。
酒宴从日昳直吃到晡时末,李崇酒足饭饱,由行人送回驿馆。
李崇家臣见李崇喝得脸红红的,精神焕发,都上前恭维,皆称颂说从礼仪上讲,赵国已经先压了各国一头。
闲坐片刻,驿吏来报道:“燕使请见!”
李崇只得整理了衣冠,出来迎接。
燕使此来自然没有别的,就是想从李崇口里探出点风来,和子楚商议了些什么。
李崇告诉燕使,自己仅仅是因为秦公子正在邯郸,所以才被特别接见的,所谈的都是秦公子正的事。
说到观鼎大典,李崇只说了一句:“但尽诸侯之礼足矣!”
燕使再三问之,也没有问出别的来。
燕使有些失望地离开了。
燕使离开后,韩使和楚使也先后都来了,问的话和答的话如出一辙。
由于李崇的回答几乎完全一致,反而引起大家的猜疑,以为其中有什么谋划。
李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诸侯都认为秦与赵有什么合谋,狐假虎威,让诸侯打消占赵国便宜的心。
又过了两天,秦国派行人通知诸侯使臣,次日下午秦王设宴接待各国使臣,并一起参观九鼎。
各国使臣立即各自准备。
而这时,齐国和魏国的使臣还没有到达……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