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太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大栈道之一的傥骆道,防备敌军突然从栈道中杀出偷袭,此处要塞最早为魏延所修,后来果然在防备魏军出击傥骆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曾发生过著名的兴势之战。
除了这些大的堡垒,遍布汉中盆地四周还有许多较小的“围”,利用这些“围”所构筑的防守体系,魏延实现了他当初的承诺。
魏延当时驻守在南郑,即今陕西省南郑县,这里是汉中的中心。
诸葛亮到达汉中后却没有入驻南郑,而是将主力屯扎在阳平关、石马山一带,让大军在此集结休整。
推测起来,诸葛亮带到汉中来的有十万人左右,这是战斗部队,除了他们还得调动大批人员负责军粮等物资的供应运输。汉中与成都之间隔着巴山,道路崎岖难行,运输更是个大问题,为此次北伐诸葛亮组建了庞大的运输队伍,除了征调百姓参与外,还要求官员子弟带头参加,其中就包括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
此次北伐前,诸葛亮再派费祎出访孙吴,除增进双方友好之外不排除协商双方联合军事行动的可能。诸葛亮进驻汉中后,孙权又继续派兵袭扰曹魏南线、东线两个战场,孙权手下的将领周鲂在一次行动中还生擒了曹魏的将领彭绮,这些都让曹魏不能抽调出太多的兵马到西线战场来,孙权的行动确实支援了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下一步的进攻目标虽然是关中,但位于侧翼的凉州地位显然很重要,所以诸葛亮在汉中做出了一项重要人事安排,任命魏延为凉州刺史,同时兼任丞相司马。丞相府司马相当于丞相府里的长史,它们都类似于秘书长,只是一个掌武、一个掌文。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奇怪的任命,因为魏延已官至镇北将军,品秩介于三公与九卿之间,是大军区司令,相当于上将军衔,而丞相司马的品秩只有千石,又是属吏,算是个大校吧。上将干了大校的活,所以有人认为诸葛亮把魏延降级了。
其实这是误解,司马一职虽然品秩不高但职责很重要,负责协调丞相府里与军事有关的所有事务,也可以说是丞相府内所有武职的总牵头人,是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第一助手,诸葛亮觉得这个岗位只有魏延担任最合适,这是对魏延的器重和信任。
而且也不存在贬降问题,因为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后并没有免除他镇北将军职务的记载,兼任凉州刺史后也没有免除他原任的汉中郡太守一职,魏延的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是兼职(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