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拘一格
这个成语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拘:限,限制;格:标准,法式。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龚自珍。他生长在浙江仁和(今杭州)五代做官的名门大户人家里,六岁就跟妈妈学诗,十四岁能写诗,十八岁会填词,二十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了。他所作的诗文,大都是极力提倡“更法”,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龚自珍大约在二十七岁中进士后,虽也在朝廷做过近二十年左右的官,曾一度担任过礼部主事(官位不高)。但他不满清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官场中黑暗的现实,在公元1839年毅然辞官回乡。
这年的夏天,龚自珍辞官由京城(北京)去杭州,路过镇江的时候,恰好碰上赛神,人们抬出玉皇及风神、雷神来拜祭,向神灵祈祷福禄的人多达万余。当时,有人认出了他就是当代文豪龚自珍。一位道士走来请求他写一篇祭文献给天神。龚自珍便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借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要求革新进步的愿望。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整个中国的代称;恃:凭借;喑:(音yīn音)哑,沉闷;究:到底;抖擞(音sǒu叟):振作。
诗的大意是说:清王朝统治了的中国要有生气,就得靠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大变革;但是象现在这样到处死气沉沉、群众受压抑不敢讲话,实在令人悲愤。我还是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拘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材降到人间来。
这一路,龚自珍自农历4月23日出京,到7月9日到家,光诗就写了三百一十五首。这年又是农历的己亥年,这些诗合起来就叫《己亥杂诗》。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简化为“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一种办法。
这个故事同时也是“万马齐喑”这个成语的来源。它用来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不平则鸣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序:唐初形成的一种文体,即赠言;不平:指受到委屈和压迫;鸣:发出声音,指有所发抒或表示。
孟东野,即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青壮年时流连诗酒,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均不中。直到公元7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