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应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此了不起,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祖莹和李泌并没有过人的天赋,他们靠着年少时的勤奋和努力,终于有所成就,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从微观方面看,少年和青年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一生。从宏观方面看,少年和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过这样的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注释蔡文姬: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才女。
辨琴:辨别琴声。
谢道韫:晋代女诗人。
东汉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她们身为女子,尚且如此,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心解女子勤学这一节讲的是女子勤学的故事。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东汉末年人,是我国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而且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相传在年仅六岁的蔡文姬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后,曹操念及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蔡文姬归汉后,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琴曲。另外,由于战乱蔡文姬家中原有的四千卷书全部遗失,她却凭自己的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没有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同时为保存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有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