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赤壁之战里的鲁肃 (第2/3页)
吴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介绍鲁肃给孙权,鲁肃指出当时形势:一、汉室不可复兴;二、曹操力量壮大,消灭不了;三、只能鼎足江东,看形势发展做打算。孙权极为器重,送他母亲东西,安下家业,依然像过去一样富足。由此可以知道,他不跟袁术跟孙权,看出汉朝必然崩溃,曹操必然代汉的前途,不但有主意,有决断,而且是个有见识的政治家。
公元208年,荆州刘表死,虽然孙刘两家有世仇,鲁肃建议吊丧,观察形势。这时刘备失败,寄寓荆州。他认为如刘备能和刘表二子团结一致,便该和刘备结盟,共拒曹操,如情况相反,另作打算。还必需先走一步,免得被曹操走到前头。不料鲁肃才到夏口,曹操已向荆州,鲁肃连夜赶路,才到南郡,刘表子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正没办法,鲁肃乘机劝他和孙权联兵共同抵抗曹操。刘备很赞成,派诸葛亮做代表到孙权处商议军事,鲁肃的目的达到了。由此可见鲁肃在曹操取荆州之前,已经定计,和刘备结成军事联盟,并且还努力争取时间,和曹军赛跑,虽然没有能够阻止刘琮投降,却及时地争取了刘备,在战略上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主动。在赤壁战役中,他是一个决策的人物,是坚决主战派的首领。
鲁肃回来复命,曹操声言东下,来信恐吓,孙权的谋臣都主张投降,只有鲁肃反对。这时周瑜出使鄱阳,鲁肃劝孙权追还周瑜,拜为都督,鲁肃作赞军校尉(参谋长),大破曹操。
刘备要求都督荆州,鲁肃极力劝说孙权,指出力量对比:江东不如曹操;曹操初占荆州,还没有巩固;正好让刘备占领,安下家业。这样,曹操多一敌人,自己却多一盟军,最为上策。虽然,孙刘两家也有矛盾,但毕竟是次要的。这是在当时具体形势下,最有远见的策略;假如说,前一阶段鲁肃联刘拒曹是三国分立的第一步,那么,借荆州就是奠定三分之局的第二步。
分析汉末形势和鲁肃的阶级出身,可以看出江东群臣中,武臣主战的道理。
第一,在汉末农民大起义,到处都围攻地主庄园的军事斗争中,各地的大地主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业性命,都组织了武装力量,散财结士,把中小地主和青壮年农民、佃客用军法勒为部曲,和起义军对抗。在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支持不了的时候,就投奔更大的军事首领,求得庇护。三国曹操、刘备、孙坚父子等是当时最大的军事首领,他们的部将大都是带有部曲的地主武装首领。部曲的给养由赏赐的奉邑供应,一般的情况下是由子孙继承的。谋议之臣情况不同,带着家族门客,却不一定都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