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好车后他上楼取自己的饭盒,自打入职到现在他还未曾在这厂里吃过一顿饭呢。
进了科室,发现董燕琴提着七八个饭盒正打算去食堂盛饭。
李建国见她拿这么多饭盒,心里颇感疑惑,便开口询问:
“琴姐,你怎带这么多个饭盒?”
董燕琴看到李建国也很高兴,热情地对他说:
“你的饭盒在我这儿呢。
你要不来,我还打算给你把饭带着呢。
昨天你不上班,没听到厂里的广播,之前你跟科长弄回来的那块肉今天被做了。
今天食堂有肉菜。”
“琴姐,就因为有肉菜你就拿这么多?”
“你可别瞎想,每人只能带一份,凭餐券领饭呢。
这些饭盒都是咱们科室下乡的同事的。”
“原来这样啊,那你给我分一半吧,咱俩各打一半。”
两人均分完科室所有同事的饭盒后,一同去了第三食堂。
轧钢厂规模庞大,足有上万人,全厂共有四个食堂,而傻柱所在的正是第三食堂。
由于第三食堂离办公楼较近,办公人员通常都选择这里吃饭。
傻柱的小灶手艺较好,所以领导们都爱找他来做小灶菜。
至于大锅菜的话,各个食堂大师傅的厨艺其实差不多,哪里近就去哪里吃。
到了第三食堂,二人为了能帮同事带回饭菜,各自选了不同的打饭窗口。
此时,打菜窗口前已经排起长龙。
不过两人因需要替同事带饭,就没凑到同一个窗口去。
李建国刚开始排队不久,背后忽然传来了一个女子的声音:
“同志,你这是在干什么?怎么帮别人插队呢?”
李建国闻声转身一看,瞬间就认出了说话的人——厂花于海棠。
说实话,于海棠长得确实很普通,肤色偏黑,既没有丰满的身材也没有翘臀,之所以被称为厂花,不过是因为轧钢厂里男多女少罢了。
若放在纺织厂那种女性居多的地方,别说厂花了,连班级的花瓶位置恐怕都没她的份。
更何况,她远没有姐姐于丽漂亮。
想到于丽,李建国不禁疑惑:不知于丽和阎解成是否已完成相亲?如果完成了,这俩月内就该结婚了;要是还没开始,则这两日估计也就开始了。
这个时代和后世截然不同,那时婚姻讲究速决,一般情况下,这个月相看了对象,下个月就能谈婚论嫁、领取证了。
通常不会超过三个月,超过即被认为是不认真对待。
当然也有特殊例子,就像何雨水那样。
李建国望着于海棠,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同志,不好意思。
我是采购三科的,我们科室同事都在乡下了工作,这些都是帮他们代带的饭盒。”
原先队伍中的一些人对于这种代劳行为还颇有微词,一听李建国隶属于采购三科,全都摆手示意不用解释。
大家心里清楚得很,要不是三科积极跑腿为大家争取回猪肉等物资,可能大家整整一个月都无法吃到猪肉之类的荤腥。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