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能干的人面前吹嘘自己的能力,怎能不尴尬?
“哈哈,我那是路上闲得无聊胡吹大气罢了,你还真提到这事干啥!”
李建国察觉到三大爷的窘迫之处,只是笑着不再提及刚才的事情,然后又想起了之前三大爷想借他的玉米碴之事,便开口问道:
“三大爷,这会儿您该信我说的是实话了吧?”
“信了,信了!
建国啊,真是服了你。
你说的没错,那能不能稍微借点给我呀?”
三大爷颇为不好意思地说完这话。
“可以,没有问题。
您也别再说借不借的词儿了,就当我作为晚辈孝敬您的意思。”
听到李建国这样的说法,三大爷立刻对李建国的好感度直线上升,并连声道谢。
之后,李建国慷慨地分了一些给三大爷,两人便再次开始新一轮的钓鱼之旅。
在这个年代,并没人使用打窝的技术钓鱼,因此一旦找到好的位置就经常会上鱼。
随后的时间里,李建国和三大爷二人频繁钓到鱼,这让附近的钓鱼佬们既羡慕又好奇地来讨教经验。
李建国也毫无保留地把打窝的技巧告诉大家。
由于这个善举,李建国赢来了众多钓鱼佬的好感。
而且,在知道李建国有中专文凭,并且在轧钢厂采购科工作以后,那些家有适龄姑娘的家庭都争先恐后地表示要把自己的女儿或孙女介绍给他。
对于这些提议,李建国并不拒绝,简单说明了自己对相亲对象的外貌要求后,说道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就可以联系他在轧钢厂见面。
当围观的人群逐渐散去后,两人才又专心钓鱼了一会儿,就发现自己带来的铁皮桶已然装满。
再各自多钓了两条鱼,最后用草绳穿起来挂在自行车上返回家中。
尽管三大爷还有点舍不得离开,但由于天气高温,即便再继续钓鱼恐怕也带不回去,只能无奈地带着几分依依不舍离开了钓场。
二人返回四合院时,时钟已指向下午三点。
院子里的住户看到他俩各自提着一桶沉甸甸的鱼归来,个个惊诧不已。
大伙纷纷凑过来打听情况,然而他们哪有心思回应,只因桶里的鱼实在太多,必须赶紧回家把鱼倒入盆中换水。
这么多鱼可不是为自家居家食用准备的,毕竟量太大,根本吃不完,他们打算次日带到轧钢厂的食堂去卖。
当前食堂的收购价是每斤鱼肉3毛钱,而每个桶里装了三四十斤鱼,算下来能收入十来块钱。
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相当于李建国三分之一的月薪。
李建国回到家中,发现隔壁的大爷大娘已经午休完毕。
看着他带回那么多鱼,两老心情大好,立刻询问钓鱼的经过。
李建国详细地讲述了钓鱼的过程,并告知二老自己计划明天将大部分鱼运至轧钢厂售卖,同时将用草绳串好的几条鱼递给大妈,嘱咐晚上做出来享用。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