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也不能太过浪费。
开头说过,当时人们的防范意识很强,一旦收入与支出不符,派出所就会调查。
因此即使有这些物资,也只能自己偷偷享用,无法拿出来。
更别提去市场了,粮食是当时的敏感线,买几十斤尚无大碍,但若要成百上千斤倒卖,离被抓就不远了,市场上有公安的眼线。
工厂采购同样不可行,金额超过60元需银行汇款确认。
都是公对公转账(实际是30元)。
比如李建国外出采购一头生猪花费100元,农村公社就需要到银行开设账户,轧钢厂将钱转入其中,这笔钱就变成社员公款。
几乎没有漏洞可钻。
所以要潇洒安稳地生活,必须有正当收入。
给易中海养老是最好的选择。
啃老并不丢人,这些钱不花,将来还会落入外人之手。
想通之后,李建国睡了个好觉。
仓库里的东西不会坏,可以存放,慢慢享用,总会派上用场。
次日,是一位大妈把他叫醒的,现代人谁不贪个懒呢。
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后,李建国让易中海去工作了,自己一个人能办好粮本不需要陪同。
等一大爷离开后,他又在床上休息一会,大概9点左右,他到粮站成功办理了粮本。
中午回家吃饭时,李建国把粮本和各种票券交给大妈。
她收下后数了一下,拿出一些交给李建国:
“这些你拿着,明天开始工作,手中不能没票。”
李建国觉得有道理,于是接了过来。
轧钢厂上班的人一般不在家吃午餐,在食堂解决。
便宜又有营养。
午饭时间只有大妈和李建国在家。
吃完饭后,李建国准备收拾碗筷洗碗,大妈急忙阻止:
“以后我就中午一顿饭在食堂吃了,这是在家的最后一顿午餐吧,今天的碗我来洗,你别争,往后也不用跟你抢这事。”
大妈听了这话松开了拉着他的手。
看着李建国洗碗的背影,她抹了抹眼泪轻声说道:
“真是个好孩子。”
随即也到水池边帮忙,看到大妈出来,李建国好奇问道:
“舅妈,您这是要做什么呀?不是说好中午的碗由我来洗吗?”
“我要去后院,把聋老太太的碗拿回来。”
李建国眼看着大妈走进了后院,而自己继续忙着手里的碗。
当大妈将碗取回来时,他早已洗完等待着她。
从她手里接过那只碗,顺势便也一并洗净。
大妈没有离开,只是站在一边看李建国忙碌。
等洗好以后,李建国和大妈一道回家。
回到家后,把碗放到橱柜里,回到桌旁时,大妈已经提前为他倒好了水。
李建国毫不客气,直接端起喝了下去。
“建国啊,我和你舅舅昨天商量好了,今天下午带去百货大楼给你挑套新衣服。”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