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此话,李建国喝着水连声道谢,心里明白这是应该做的礼貌回应。
旁边的大爷听闻插言笑道:“好啦,咱一家人还客气什么。
哦对了,建国内,明天务必去趟粮站,早点把你的粮本办妥。”
随即又继续补充道:“你是这样打算的吧?既然一个人住,也省得自己开伙做饭。
等粮本下来以后交给你舅妈保管,每个月给点生活费即可,今后饮食方面的事务由咱们家全权负责。”
老人说到这里,略带微笑地注视着李建国,看似随意其实暗含深意。
尽管嘴巴没有直接朝向对方说话,但从神态细节里透露出明显试探目的,想要看看李建国对待二老未来的看法与态度。
针对如此明显意图试探的问题,一贯直来直往的李建国果断应战。
带着坚定的表情,他毫不犹豫地回道:“舅舅,您说的没错,我唯一剩下的亲属就是您二位了。
常言道‘娘亲舅大’,况且现在我们共同居住在一个院子里,我完全可以坦诚相告——二老日后的生活保障请完全放心交给我负责。”
就这样,在毫无犹豫的状态下,李建国清楚明确地说出了承诺,因为原本他就计划承担这对夫妻日后的赡养责任,并不愿在言语上做太多纠结或者转弯绕圈,索性一次性把事情摊开了来说。
李建国表示愿意承担养老的责任。
话音刚落,他就注意到易中海的神情仿佛放松了不少。
而旁边的大妈听完他的话,直接动了感情,掏出纸巾开始擦拭眼泪。
看到这一幕,李建国不禁打趣道:“舅妈,您怎么哭起来了?外甥来了给您养老,这可是好事啊,您怎么能这么伤心呢?”
大妈一边抹泪一边笑着回答:“你这个孩子,舅妈是高兴得不行。”
易中海见状,也露出喜悦的表情,温柔地劝解老伴:“行了,别再哭了,今天多好啊,咱高兴才是正经事,哭什么呢?”
李建国望着两位老人相互扶持的模样,心里不由得有些泛酸。
他们毕竟是没有子女陪伴、靠互相支持过日子的一对可怜人。
有人曾议论,认为易中海之所以显得世故圆滑,是因为后来娄晓娥带着何晓回来时,打算让秦傻柱一起去香江。
可易中海却为了自身的生活保障,阻止了秦傻柱认子,并且不让他离开四合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选择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那时易中海已年过七旬,若真失去秦傻柱,他很可能就变得孤苦无依。
当时他的退休金早已交由秦淮茹管理,估计剩下的仅有一份微薄的养老金而已。
物价逐年上涨,假如秦傻柱真的离去,秦淮茹还会放过这笔钱吗?未来易中海在秦淮茹那里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可想而知。
直到大妈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后,三人围坐在屋里聊起了很多关于李建国小时候的旧事。
时间飞快流逝,不知不觉聊到了晚上九点方才结束谈话。
回到房间后,李建国发现大妈给自己铺好的床格外柔软舒适。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