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青回来家里人都在收拾屋子,她悄悄的回来自己屋子,院子人多没有谁见她啥时候回来的。
第二天起床余青青发现余家闹哄哄的,家里柴火有限,白天家里人都在堂屋里待着,女人打络子,余老三一家单独开了一炉子火,老三一家都是要考科举,他家和他儿子都要在屋子里背书。
三房单独开一炉子火,三房就没和其他两房挤在堂屋,三房也落得清闲。
三房没工作这个事情一直没跟余老两口坦白,余老三每天都是提着心的,在屋子跟娘子商量今晚无论如何都要跟家里人把事说了,来年不行他就去镇子上给人抄书,这样他们三房也有营生。
余青青起来就去厨房瞅了了一眼,果不其然没有给她留饭,自从老大老三一家回来,余家伙食比之前都还要差一点点,每次舀粮食的时候,余老太都在肉疼,余老太细细算过家里一天至少要二斤粮食打底。
家里就老大家人最多,老大是她最疼的儿子之一,也不好说啥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每次给粮食的时候跟的帕金森一样,手抖的厉害。
见没吃的余青青就去堂屋里听八卦,走进屋子里,余老太想阴阳她几句,想了想又闭上嘴。
余青青找了一个角落位置坐着打瞌睡,堂屋生了火,人多也热火。
“弟妹,我听我家那口子说,最近搬运这伙计也少了,不知道开年会不会好些,家里就我们这一房最多,我昨天早上看婆母去拿粮食,咋奶那个眼神都有点不对。”
说悄悄话的是大房大媳妇王芙儿。
她是大伯母的侄女,当时定亲也是为了亲上加亲去拉了这姑娘,虽然是大伯母的侄女,这彩礼还是不少一分的。
这姑娘跟她姑姑长得很像,长得宽肩胖臀的,给老余家生了两个大把的孙子,是老余家的大功臣,一举就在老余家把位置给站稳了。
生了两个孙子给余老头余老太高兴坏了,直说大伯母娶了一个好儿媳。
李媛儿听到大嫂说她家那口子伙计的事,心里也是一阵担忧,镇上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她夫君的工作也不知道你能坚持多久,家里就她们这一房的人最多,之前都是在镇子生活,回来两天还是有点手忙脚乱,吃的也没有在镇子上吃的好。
这几天她感觉她瘦了,想到现在是冬季还能多休息,要是到了春耕她的脱一层皮。
王芙儿看着自己弟妹忧心的样子,她很庆幸自己生孩子的事在镇子上住着,要是回家住,她也不好受,就这两天伙食,她都有点怀念租住在镇上的生活了。
这两天吃的清汤寡水的,她现在都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可是现在镇上生活也艰难,哪哪都要钱,不出去找活干,生活根本开展不了。
回家也是无奈之举。
“大嫂这个不好说,只有等开年让大哥和有木出去看看才知道,希望开年好些。”
说完李媛儿心里默默祈祷。
王芙儿听到弟媳的回复对于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见两个嫂子没说其他啥,余青青坐了一会,就又回自己屋里。
余青青去把昨天收的野物,还有前面收的野物弄在背篓里面,她记得家里有个板车,杂物间很少有人去,晚上抽个时间去把车收进小院,把野猪和狍子明天放在板车上,这样也比较方便。
吃完饭,她三伯说给家里人丢了一个重磅消息,“娘,今年我们私塾很多学子都退学了,现在私塾我老丈一个人都能管理的过来,回来之前老丈就说开年可能不太好,让我在周边找找工作。”
余老三说完就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今晚上他也是鼓起勇气说这个事情,余老太余老头听到自己三儿子也失去工作,本来挺起的腰杆,现在也佝偻了。
之前在村子里,他们家最好过得,结果好日子到头了,他们家三个儿子两个都在镇子做活,现在好了三个儿子都要回来种地了。
余老头坐在堂屋抽着焊烟,吧嗒吧嗒,过了很久余老头才开口道“老三,到时候你就在家里帮着干活吧,镇上的活也不是长久的,土地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你们三兄弟以后就把田地照顾好,日子到时候一样的好过。”
屋里人听着余老头的话,除了余青青,其他人对这话感觉信心满满,余老太听到三儿子的话,心里也是难受,他们家好不容易供了一个童生,后面让老三去考秀才,花了不少钱,一直也没考上,后面老三也失去信心,就去老丈家里教书。
本来是一个不错的职业,现在被辞退,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老大老三都是拿笔杆子的,让老三去种地,就那身子板,锄头没拿起来就会把脚背打肿。
麦子和水稻苗多半都分不清,哎,忧心啊~老头子说的话也只是安慰众人的吧。
大房和三房都是通过气,对于三房失去工作,大房是不以为然,就是二房这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想法。
余老二之前一直不自信,因为大哥三弟都是读过书的,自己就一把子力气,能把家里地照顾好,他很尊重读书人,在大哥三弟面前,他总感觉低人一头。
现在大哥三弟都失业,虽然他心里有点小窃喜,但是老大一家人都回来,他们家人最多,地里活他们没干,却要回来享受他种出来的粮食,他觉得心里不得劲。
余李氏可没有她男人的那么多心思,她想的只有家里人多,到时候做活的人就多,她就可以轻松一点,真好。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