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他来回往返了几趟,等到最后一次打水时,忽然有一张玉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子升一僵,他没有动,耳边传来动听的女声,余光处有纱衣摆动。
“小娃娃乖,再偷这一回就别偷了。
不是姐姐不想让你偷,你提了太多的水回去,银河的水位都降了。
你要是天天来,来个一年,银河也要干了。
姐姐也不需要鹊桥了,直接光着脚就过去了。”
子升:……
他瞬间就知道了身后人的身份,他脸一红,转过身。
织女的一身纱衣极美,看起来像是白色,但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是其它颜色。
她眉似新月,肌肤胜雪,身上萦绕着温婉的气息。
子升连忙对织女道歉,他仰起头却见织女总是在看向河的对岸。
他好奇问道:“姐姐可是在看您的丈夫?”
织女摇了摇头,声音柔和,“不,我是在看我的孩子。”
子升顺着织女的目光看去,眼神中透着明悟。
——
子升已经将水囤够了,现在该着手准备种庄稼的事了。
第二个工期恰好进行完,他让人在朝歌中心建了一座高台。
高台的视野很好,可以看尽整个朝歌。
顶上子升让人做了一个防护罩,届时他会寻找最亮的法宝放在高台最高处,等到夜间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高台一共有五层,第一层是孩童们常用来玩乐的场所。
第二层人们可以在这里喝茶休息。
第三层是一个看晚霞的很好视野。
第四层一般人就不让进去了,用来接待贵客。
第五层基本上处于密封状态,子升一般用来眺望远处。
高台顶处的明灯可以在夜间帮人们指引方向。
这座高台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更多的作用在精神层面。
时代太过压抑,子升想给人们一些希望,让希望如高台顶处的明灯一般。
高台建好之初,子升便联想到了封神演义里的鹿台。
但他想带领殷商走向一个全然不同的方向,他为高台想了许多名字,最终还是将决定权交到百姓手上。
百姓见到有新告示贴上,纷纷凑了过来,在得知要为他们所建的高台取名字后,皆是激动不已。
有人取名为天台,有人取名为朝歌台,甚至还有人取名为子升台。
子升:……
后来子升透露以后高台的最高处会有一盏非常亮的明灯,一些没有念过书的人为了顺口叫灯台。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