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与教育之思
曾以为自己笔力不减当年,好似那久经沙场的宝刀,依旧锋利无比。
怀揣着满心的热忱与抱负,投身于长篇小说《沉默的天空》的创作之中。
这部作品在心底已然酝酿多年,最初计划着要写成一部八十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期望能在字里行间构筑起一个波澜壮阔的文学世界。
然而,创作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当笔下的文字流淌至五十余万字时,我却突然陷入了绝境。
那种感觉,就像是干涸的泉眼,再也涌不出清澈的泉水;又似燃尽的烛火,光芒逐渐黯淡。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费尽了心力,却依旧难以拼凑出满意的篇章。
脑海中曾经如泉涌般的灵感,此刻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令人绝望的空白。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力不从心,仿佛自己就是那周瑜,空有一腔豪情,却在关键时刻才尽技穷。
无奈之下,只能草草收尾,结束了这段本应辉煌的创作旅程。
虽说最终完成的作品未能达到最初的设想,在字里行间或许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心中却并无太多的遗憾。
毕竟,在这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我付出了心血,投入了情感,也算是给自己多年来的文学梦想一个交代,没有辜负自己想要在文字世界中留下些什么的初衷。
回首过往,在教育界已经摸爬滚打了三十余载。
这三十多年,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诗,我有幸成为了这场教育变革的见证者。
亲眼目睹了中国教育在时代浪潮中的起起落落,每一个变化都像是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的痕迹。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绝非儿戏,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根基,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在过去的岁月里,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
的乱象时有发生,一些没有真正教育情怀和专业素养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占据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热情的教师却受到排挤。
曾经轰动一时的“毒教材”
、“丑插画”
事件,刺痛了无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
这些问题教材不仅在知识内容上存在错误,其插画更是传达出不良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还有所谓的“绩效考核”
“竞聘上岗”
“异地交流”
等政策,初衷或许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变了味。
这些政策成为了打击和摧残教师的手段,让教师们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他们为了应对各种考核和竞争,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本应是用于教学和关心学生成长的精力。
教育的天空不再是那片纯净的育人净土,而是被层层阴霾所笼罩,这与国家教育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