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绩效考核方案的激烈纷争后,陈默本以为学校将迎来教育改革的新曙光,然而他未曾料到,校长的内心深处却悄然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不久后的一天,陈默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
校长面无表情地告知他,学校出于“教育资源均衡调配”
的考虑,决定将他调往中越边境的青云小学任教。
陈默顿时愣住了,他深知这所谓的“调配”
背后的真实缘由,可面对校长以组织名义下达的决定,他又感到无比的无力。
陈默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中,妻子听闻这个消息后,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与哽咽:“青云小学在中越边境,那得多偏远啊,条件肯定差到不行。
你看看咱们现在的生活,虽说也不富裕,但好歹安稳。
可这一去,啥都变了。
那边局势又那么复杂,万一出点啥事,我和孩子该咋办呀?家里的大小事务一直都是咱俩一起扛着,你这一走,所有的担子就全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了。
孩子还小,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你这长时间不在家,孩子的成长要是有个啥闪失,可怎么得了啊?再说了,你在青龙镇中心小学为了教育改革付出了那么多,现在却被这样调走,这对咱们家不公平,对你的事业更是沉重的打击啊。”
陈默默默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他的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
一边是自己热爱且为之付出诸多心血的教育改革事业,如今却在本校遭受如此不公的对待;一边是家庭的责任与牵挂,他怎能忍心让妻子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
但陈默深知,自己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
他开始四处奔走,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
他先是向学校的上级教育部门反映情况,详细阐述了自己在青龙镇中心小学的教育改革工作以及与校长产生分歧的来龙去脉,希望上级部门能够明察秋毫,纠正这一不合理的调动。
然而,由于校长在汇报中巧妙地将此次调动包装成正常的人事安排,且强调了青云小学对优秀教师的迫切需求,上级部门一时间未能深入探究其中的隐情,只是表示会按照学校的安排和整体教育规划来考虑。
陈默并没有气馁,他又联系了曾经在教育研讨会上结识的一些教育界同仁,向他们倾诉自己的遭遇,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支持。
其中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对他的遭遇深感同情,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他到另一个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且更重视教育改革创新的地区任教。
陈默带着这封推荐信找到了该地区的教育部门领导,领导在仔细阅读推荐信并与陈默深入交谈后,对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表示认可,愿意考虑接纳他。
但由于跨地区调动涉及诸多手续和协调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办理。
在等待调查结果的过程中,陈默不得不面对前往青云小学的现实。
他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青云小学的路途。
一路上,他深刻体会到了路途的艰难,道路狭窄得如同羊肠小道,蜿蜒曲折地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
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脚下的石块不时松动,稍不留意就可能摔倒,周围是茂密的丛林,偶尔传来的虫鸣鸟叫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有时,他还需要穿越一些简易搭建的木桥,桥下是湍急的溪流,木桥摇摇晃晃,让人胆战心惊。
而遇到恶劣天气时,山路变得泥泞不堪,行走更加困难,雨水打湿了他的衣物,却丝毫不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因为他知道,青云小学的孩子们在等待着他。
当他终于抵达青云小学时,眼前的景象比他想象中更为艰苦。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