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教师的认可。
李老师率先表示:“这个主意不错,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嘛。”
说完,他看向旁边的几位老教师,眼神中带着询问,其他老师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陈默积极参与到老教师们的课堂听课中。
他坐在教室的后排,手中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每一个教学环节,时而皱眉思考,时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老教师们在讲台上授课时,也会偶尔回头,与陈默眼神交汇,微微点头示意。
而老教师们也走进了陈默的课堂。
他们坐在教室的一角,表情专注地观察着课堂上的一切。
有一次,陈默在教授科学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实验活动。
孩子们兴奋地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实验步骤。
陈默在各小组之间穿梭,弯下腰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还不时地用手比划着,引导他们思考。
老教师们在一旁观察,发现孩子们在小组中分工明确,积极讨论,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虽然过程中有些吵闹,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却让他们感到惊讶。
课后,张老师拍了拍陈默的肩膀,脸上带着一丝赞许的笑容,说道:“小林啊,不得不说,你的这种教学方法确实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在实验中学会了思考和合作,这是传统课堂上比较欠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默感激地看着张老师,微微鞠躬说道:“张老师,这还得感谢您的包容和指导。
我从您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知识讲解技巧,我把这些融入到我的创新教学中,才让课堂效果更好。”
随着互相听课和交流的深入,教师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
他们开始分享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
陈默还组织了教师工作坊,在工作坊中,大家围坐在一起,氛围轻松而融洽。
在一次工作坊中,一位年轻教师提出,在教授少数民族文化课程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教材和资料,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陈默皱了皱眉头,思考片刻后,看向老教师们,说道:“各位老师,咱们是不是可以发动全校师生收集整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故事、传统习俗等资料,然后编写成校本教材呢?”
老教师们纷纷点头,李老师摸着胡须说道:“这个想法可行,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凭借经验负责教材的框架搭建和内容审核,你们年轻人脑子灵活,就利用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资料的收集、排版设计等工作。”
年轻教师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神中充满了干劲。
为了进一步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陈默还策划了一次教师团建活动。
活动地点选在了学校附近的一片宁静山林中,那里有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树林,环境十分宜人。
在活动当天,老师们一同前往山林。
陈默特意准备了一些轻松有趣的团队游戏,比如接力赛跑、知识问答竞赛等。
在接力赛跑中,老师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大家互相鼓励、呐喊助威。
年轻教师们活力四射,率先冲了出去,而老教师们也不甘示弱,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步伐,逐渐拉近了差距。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