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国际接轨乡村的全球化浪潮之旅-《狐仙的报恩,脱贫攻坚有我出力》

第15章 国际接轨乡村的全球化浪潮之旅(第1页)

咱们这“宇宙网红村”

在狐灵儿和阿强的带领下,那发展势头简直就像开了“涡轮增压”

,一路狂飙。

随着生态农场和乡村音乐节的成功举办,村子的名气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啦。

这不,各种国际合作的橄榄枝就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了过来。

“阿强,你看,这几天收到的国际合作邀请都快堆成山了,咱得好好琢磨琢磨,接哪个才最靠谱。”

狐灵儿一边翻着邀请函,一边对阿强说道。

阿强凑过来瞅了瞅,眼睛放光:“哇,这可都是些‘香饽饽’啊!

你瞧这个,是和欧洲一个农业科技强国合作,共同研发新型农作物品种。

还有这个,要和非洲的一个国家合作,帮助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呢。”

狐灵儿眼睛一亮:“这两个都不错啊,不过咱得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来考虑。”

两人思来想去,决定先和欧洲的那个国家展开农业科技合作。

毕竟,村子的农业可是根基,要是能培育出更优良的农作物品种,那对整个村子的发展来说,简直就是“王炸”

级别的提升。

很快,欧洲的农业专家团队就来到了村子。

这些专家们一下车,就被村里的田园风光吸引住了。

“哇,这里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啊!

没想到中国的乡村竟然如此美丽。”

一位专家赞叹道。

狐灵儿和阿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带着他们参观了生态农场。

专家们对农场里的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赞不绝口。

然而,合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新型农作物品种的研发过程中,中方和欧方的专家们在种植理念上产生了分歧。

中方专家认为,要结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种植方法;而欧方专家则坚持使用他们的一套高科技种植模式,认为这样才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两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可咋整啊?再这么吵下去,项目都得黄了。”

阿强着急地对狐灵儿说。

狐灵儿笑了笑:“别急,阿强。

咱得想个办法,让两边都能理解对方的想法。

要不咱来个‘实地大比拼’,一边按照中方的方法种,一边按照欧方的方法种,看看最后的效果如何。”

阿强一听,竖起大拇指:“高啊,灵儿!

这招‘以事实说话’,肯定能行。”

于是,在生态农场里,划出了两块试验田。

一块由中方专家负责,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种植方法;另一块由欧方专家负责,使用他们的高科技种植模式。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