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冲李律抱了抱拳,转身一挥手道:
“收兵!”
“喏!”
草头神和梅山六将答应一声后,便驾云而起,返回灌江口去了。
目送二郎神一众离去,李律这才对着山石道:
“聂郎啊聂郎,我知你也是心善之人,不然也不会招此灾祸,今日既然被擒在此,贫道有一言,望你听之。
那灌江口乃长江之源头,洪水时常泛滥,二郎神坐镇此间也是为了保境安民。
然此并非长久之计,贫道料来百多年后当有大贤出世,治理洪水,这些时日里,还望你静下心来,细心体会自家本事,等到大贤治水之时,能够立下功劳,如此才是求出之计也。
贫道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吧。”
说罢,李律也驾了白云,返回了青城山中,只教水火童儿隔上几日便带些吃食与他,之后就不再过问。
回山之后,李律枯坐经年,有道是静极思动,思及白牛盗宝而去,至今下落不明,恐他倚仗芭蕉扇之威,胡作非为,惹下祸事,李律便想去寻他一寻。
于是唤来水火童儿,叫他收拾一番,随自己下山游历游历,也叫他长长见识。
换了衣服,李律脱去仙衣,只穿一领青布直裰,满头青丝挽成混元髻,用木簪子别在头顶,脚下穿一双麻耳十方鞋,手中随意拿一把旧拂尘,做了云游道人的打扮。
水火童子亦是双抓髻,旧直裰,将紫金红葫芦变作一个黄皮葫芦模样,背在背上。
这正是:
“和光同尘下山去,十方云游度有缘。
三山踏遍人不知,岂笑世间无神仙?”
主仆二人下了仙山,顺着长江而下,晓行夜宿,不多时便出了益州。
长江水在益州境内,奔腾浩荡,去势甚急,不料出了益州之后,反而平缓下来,铺开之后,一眼望去浩渺无边,观之使人心胸开阔。
驾一叶扁舟,站在舟头上,李律趁兴而歌,歌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声悠悠荡荡,传开数里,惊起白鹭翻飞,游鱼跳船。
“好!
好一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不知江面上何人做歌,可否一见?”
就在李律乘兴抒怀之时,江对岸传来一声呼唤。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