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西瓜王子》

第1章(第1页)

在哈里村外的南滩,有一片令人垂涎的西瓜地。

村外的土路蜿蜒曲折,路两旁杂草丛生,偶尔还能看到几朵不知名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村里的小伙伴们早已知晓它的存在,每次路过,那片西瓜地就像有着神秘魔力一般,深深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只是那瓜棚里总有看瓜人,使得他们多次路过,也只能远远观望,从未敢靠近。

此时,西瓜地周围的麦子已抽出穗来,微风拂过,绿色的麦浪翻滚起伏,发出沙沙的声响,似是在低语着夏日的秘密。

虽说名为南滩,实则离村子并不远,直线距离不过二里地。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腿短步子小,要走上许久才能抵达。

那一路的田野风光,在孩子们眼中,是走不完的漫长旅途,平常也鲜有人敢独自前往。

小赖是这群孩子中胆子最大的,且比其他小伙伴年长几岁,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王,经常领着大家四处玩耍。

此时正值80年代,哈里村的生活并不富裕。

改革开放初期,村里刚从集体经济转变为包产到户,每家分到的土地有限,人均仅四分地,粮食产量也不高。

一家四五口人靠着那二三亩地所产的麦子与玉米,难以维持生计。

因此,农闲时节,家家户户都要搞些副业来补贴家用。

村集体的河滩地盛产芦苇,每至秋季收割之际,每家便能依据人口数量分得几百斤芦苇。

冬日里,大人们着手编草席,孩子们放学后也会帮忙扭苇子皮。

去皮后的苇子被捆成一捆捆,放置在南墙根下晾晒,那南墙根下的角落,总是堆满了等待加工的苇子,仿若一座小小的苇子山。

晒干后再用镩子破成细条,用石磙碾压至扁平柔软,最后用撬刀编成席子。

在哈里村,编席子几乎是每家每户必备的技能,小赖的父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赖时常跟随父亲前往其他乡镇或城里售卖席子,年纪轻轻便增长了不少见识。

哈里村经济落后,种地虽是主业,可一年到头仅能果腹。

每到年底,许多家庭还需到乡镇购买粮食,才能让一家人熬过寒冬。

然而,村里对教育却极为重视,开办了哈里村小学,设有一到五年级,每个年级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