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战争二早期布尔人的定居和迁徙-《灾厄降临》

布尔战争二早期布尔人的定居和迁徙(第3页)

,触动了渗透着浓厚的种族主义思想的布尔农场主的最敏感的神经。

他们忿懑地表示:“如果让奴隶享有与基督徒平等的地位”

,那么“我们宁愿离开。”

“Laager”

——布尔人大迁徙中所使用的牛车

1836年,许多对英国统治不满的布尔人终于选择了离开。

从那年的春天(第四季度)开始,大批对英国殖民政策感到不安和不满的布尔人农场主们抛弃了自己的牧场、房子,驾着牛车,赶着牲口,带着全部家当和奴隶,离开富庶肥沃的赫克斯河谷和布立德河谷,涌出开普殖民地,开始了向只有沙土和矮灌木的南非内陆地区的大迁徙。

大迁徙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参加大迁徙的布尔家庭组成一个个自卫民团,坐在牛车上,风尘仆仆地向着北方,朝着无人知晓的内地长途跋涉。

对于他们来说,牛车既是运输工具,又是家,又是礼拜堂。

到了晚上,迁徙者把牛车围成首尾相接的圆阵,组成防御工事,提防当地的祖鲁人和科萨人的进攻。

放哨的人在车阵里点起一盏小灯,每当遭到袭击,妇女们便迅速点起火把,借助火把的亮光为男人装填燧发步枪子弹。

在这之后的一百多年当中,牛车在南非荷兰人心目中一直有一种神圣的地位,后来还将牛车的图案画入了南非共和国的国徽中。

1932-2000年南非共和国的国徽,右下角即为牛车图案

涌出开普的布尔人迁徙者分为两路,一路向东北的纳塔尔地区前进,在民团司令官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Andries.W.J.Pretorius,老比勒陀利乌斯)的指挥下,战胜了当地的祖鲁人,于1840年在纳塔尔地区成立了纳塔利亚共和国,首都为彼得马里茨堡。

但是在1842年,有着永不满足的征服欲望的英国人接踵而至,以布尔人同受英国保护的土着酋长国交战为由,在德班港登陆,于1843年包围了彼得马里茨堡,吞并了纳塔利亚共和国。

当地的布尔人不愿意接受英国的统治,在老比勒陀利乌斯的带领下,再次向西边的内陆高原地带迁移。

布尔人的牛车圆阵

第二路布尔人迁徙大军则向北,一部分越过瓦尔河,与从纳塔尔向西迁徙的布尔人会合,建立了几个名为“共和国”

的小殖民区,如莱登堡共和国、温堡共和国。

通过同当地部落和土着王国的战斗,这些小殖民区最终在1849年合并,建立了南非共和国(ZuidAfrikaanscheRepublik),又称为德兰士瓦共和国,德兰士瓦的意思为“越过瓦尔河”

(为了不与现代的南非共和国混淆,下文中将1849—1877年和1880—1902年的两个南非共和国称为德兰士瓦共和国)。

其首都被命名为比勒陀利亚,以纪念带领布尔人摆脱英国统治的老比勒陀利乌斯。

老比勒陀利乌斯以布尔人的代表自居,出面和英国人谈判,德兰士瓦共和国在1852年获得了英国的承认。

一年之后,老比勒陀利乌斯去世,其子马蒂乌斯·比勒陀利乌斯(MartiusPretorius,小比勒陀利乌斯)出任德兰士瓦首届总统,最终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德兰士瓦国家。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另外一部分布尔人没有迁移到这么远的地方,而是留在了奥兰治河以北、瓦尔河以南的地区,他们建立了自治政府,接受纳塔利亚共和国的领导,在纳塔利亚共和国灭亡后,这里的布尔人于1844年宣布独立,并在1854年同英国签订《布隆方丹协定》,建立了独立的奥兰治自由邦共和国(RepublikVanDieOranjeVrijstaat),首都布隆方丹。

野心勃勃的小比勒陀利乌斯几次试图吞并奥兰治自由邦,统一布尔人国家,但是因德兰士瓦内部的权利斗争而未能实现,所以南非得以维持两个布尔人国家长时间并存的局面。

喜欢灾厄降临请大家收藏:(【75wx】)灾厄降临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