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秦国,完全依靠军功授爵,而军功哪里那么容易获得!
能够升到五大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虽然作战时,也会临时任命一些五大夫、公乘之类的,作为军队的长官,但一般都是虚授,打完仗还得还回去。
打仗的战绩得到“平”
的,只能维持目前的爵位;得到“损”
的,甚至还要降级;只有能够得到“盈”
的,才有可能升级。
而在秦国的评定标准下,想要得到“盈”
评,何其难矣!
目前能够凭军功打破五大夫天花板的,只有在白起的指挥下,打赢了长平之战的王龁一人而已。
王陵曾经是最有希望晋升的五大夫,可惜在邯郸遭遇了失败,连五大夫的爵位也没有保住。
年轻一代的希望之星司马靳,早早就晋升了五大夫,却受白起牵连,随白起一起自杀。
现在还在任的五大夫,一般都在各边郡担任郡尉,带兵守护边境的安宁,留在咸阳的,只有一些年龄较大,已经带不了兵的官员。
这些老五大夫身经百战,卓有战功,现在朝中也算得元老,分管各部。
蒙骜路过他们身边时,也不敢轻慢,主动行礼相见,与他们寒喧。
打过仗的知道打仗的艰难,打胜仗来不得丝毫侥幸,他们不会对打胜仗的人心怀嫉妒,而只会对能抓住战机的人表示钦佩。
这些老五大夫们也看过军报,知道蒙骜在上党和河东作战的情景,虽然蒙骜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胜仗,但知道蒙骜还是能够打仗的,也能保持起码的尊重。
他们对蒙骜也恭谦回礼,蒙骜与他们边走边谈,试探他们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观察朝内的风向;这些人也知道蒙骜的客卿身份,这次回来,一定会进入中枢的,所以也乐得向他倾诉自己的观点。
他们在宫门前遇到了左庶长,国尉王龁。
王龁见到蒙骜,立即过来招呼,并请他一起到朝房去。
蒙骜逊谢一番,跟着王龁进去了。
他在朝房内还意外地与内史绾重逢。
“史”
是本意是办事。
王的办事员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等等职位。
内史是为王办理机密之事的办事员,地位之崇高自不待言;代王管理王畿,那也不过是众事之一。
到了后世,内史的权力渐渐缩小,但那也至少与郡守的地位相当。
内史绾回到咸阳就任内史后,多次参与御前会议,至于接受秦王的直接指示,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所以内史有资格进入只有最高决策者才能进入的朝房,其他大臣只能在宫门外守候。
三人在朝房中坐定,王龁就迫不及待地对蒙骜道:“蒙卿河东事了,盍入咸阳,襄理大事!”
蒙骜道:“臣在河东,稍闻天下大势,秦助魏击楚于卫与陈,皆大胜,此皆庶长之功也。”
王龁摇头道:“非如卿之所言也。
魏与韩击楚于陈,秦助之。
楚献上蔡于韩,而韩卖秦,南阳之兵,颇受其害,无功而返。”
蒙骜道:“韩既卖秦,秦何不伐之?”
王龁道:“上蔡之献,韩魏楚暗相结也,伐之不利。”
蒙骜道:“秦王之意奈何?”
王龁长叹一声,道:“秦王惫矣,其意不及前也。”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