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的洛阳,是指周天子的领地,包括东周和西周,具体而言,包括巩城、洛阳城、河南王城。
现在洛阳城和王城已经归属秦国,只有巩城还是东周的领地。
想当初,韩王入东周时,东周公可是毕恭毕敬,而且单独与韩王密谈了数次。
密谈的内容韩王都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和谁也不说,只等时机成熟,就实施相应的计划。
可谓收获满满。
但进入西周后,韩王明显感到秦国与东周公之间的落差就显出来了。
虽说也是洛阳尉亲自带队迎接,还将自己安排进了周王的王城,可算是崇高的礼遇,但毕竟出面的是洛阳尉,一个只有公乘爵位的官员。
而秦王的使臣十天后才到达。
当然,这也说不出什么。
从洛阳打报告到咸阳,咸阳派出使臣,使臣从咸阳抵达洛阳,一个来回,十天真的不多。
但自己可是十天前就上了路,如果那时秦王派出使者,使臣完全可以在韩王到达的当天,与洛阳尉一起到边界迎接。
咸阳要等洛阳打了报告,才派出使臣,这明显是在怠慢他。
这不是一个让人愉快的推论,而且从一开始就不令人愉快。
但更加令人不快的事是今天,使臣不和自己共进晚餐,而且将魏太子与自己分开。
韩王上路时,并没有注意魏太子的动向,毕竟,在他的意识里,魏太子跟着自己行动,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没想到魏太子竟然脱离自己,单独行动了!
事情好像有些没按自己的想法来。
以韩王这样聪明的大脑,这毕竟是小事。
虽然是小事,但防微杜渐还是必要的。
韩王重新理了理自己的思路,亲自入咸阳朝秦王,就是要显得比魏王更亲近秦王。
因此,只有自己事事处处都居于魏太子之下,那秦王就一定能看到自己的善意,从而断绝魏国出卖自己的可能。
毕竟自己人都来了,再出卖能怎么出卖?
理清了思路,韩王坦然地进入梦乡。
他并非一个好色之徒,甚至王宫中每天有妃嫔侍寢,对韩王来说,与其说是享受,不如说是负担。
但既然当了王,传承后代是应尽的义务,虽然不情愿,也必须尽职尽责。
农夫有乐意种田的吗?那还不是得每天下地?外出这二十来天,没有女人侍寢,韩王倒感觉很放松,就好像农夫不用下地、学童放了假一样。
次日出发,就进入了宜阳的地界,宜阳大夫亲自到边界迎接。
宜阳大夫并不能与韩王同乘,两人只是略略叙了礼,大夫就在前面引路。
这一天的行程依然到不宜阳城,韩王一行还是到一处馆驿内驻跸,第三天才进入宜阳城。
直到进了宜阳城,韩王才正式召见了宜阳大夫,让他与自己共进晚餐,并叙谈到很晚才结束。
出宜阳走了一天,到达殽道口。
这里也有一处馆驿,韩王在这里暂住。
顺洛水运输而来的货物,也要在这里上岸,重新装车。
殽道位于殽山之侧,是一条深深的谷道,全长约五六十里,沿途并没有可供停留的驿站,除非准备好露营,否则必须一口气穿越过去。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