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韩王-《祖龙赤蛇》

第34章 韩王(第2页)

宜阳是韩国的故都,宜阳境内算是韩地,但已经名存实亡,秦人可以随意通过,只需要打个招呼。

洛阳王城与宜阳韩城之间相距百余里,以韩王的速度,一两天是到不了的。

因此第一天,先走到洛、宜交界处,那里有一处秦国的驿站。

秦为了吸引商人往来,在洛阳周围依托密集的乡邑,修了许多驿和亭,不仅可以供大队商旅留驻,甚至可以部分供应军队所需。

前队在秦军的引导下,留驻在驿中,为韩王准备好房舍和食物,次日继续前进。

韩王到达时,直接就住进了为他准备的一处院落。

这里的物资供应十分充足,近侍们忙前忙后,很快就把晚餐准备好了。

韩王让请秦使和魏太子前来共食,得到的回答是,魏太子在后队,秦使已经领了自己的分例,自己去吃了。

而且秦使要安排明天的行程,无暇拜访;韩王但有所命,可令信使下达。

韩王颇感失落,只得自己一个人吃了晚餐,怏怏地去睡觉。

他感觉秦王似乎对自己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重视,心里增添了一层阴影。

韩王对谁都不信任,包括自己的大臣,重大的计划一般不与大臣们商量,只由自己思考决定。

在为出使秦国挑选的大臣中,一般都是执行力强大的大臣,决策能力和思维能力强的,都被他留在郑国,辅佐太子。

现在他就卧在席褥上,两眼往天,陷入沉思中。

他是在华阳之战后即位的,而韩国的惨败却是从他当太子时就开始了。

韩釐王三年,他刚刚成为太子,韩魏与秦之间就在伊阙暴发了一场大战。

当时,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与秦军十来万对峙,联军的主将是才华出众的魏将军公孙喜。

就在联军诸将还在商量应该如何攻破秦军防御,直捣函谷时,秦军意外地主动发起进攻,一战全歼联军二十四万,主将公孙喜阵亡!

韩国受限于国土狭小,只能维持十万左右的兵员。

在这次联合作战中,韩军可谓精华尽出,却损失殆尽。

接下来几年,秦军先后攻取了宛(五年)、夏山(十年),韩国虽献出武遂地二百里,也无济于事。

与秦国的紧张关系一直持续了大约十年,韩国同意追随秦国讨伐齐国(十二年)才总算结束。

连年战败,让韩军本就不多的兵员更形枯竭。

好不容易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用了九年时间,恢复了兵力。

但却好死不死,偏偏在启封之战时(二十一年)与魏国站在一起;当秦军撤军时,韩国想捞一把便宜,派暴鸢率军追击秦军,被秦军一个回马枪,全军覆没,被杀三万人。

随后的华阳之战(二十三年),又损失了四五万。

九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只两仗就败得干干净净。

釐王气忧交加,于当年死去。

韩王就是在这种危难之中即位的。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