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广武的得名却不是因为宛冯,而是因为郑国最有为的国君郑武公安葬于此。
郑武公是几个小邑为基础,发展成一个能左右天下风云的大诸侯,死后就安葬在广武北边的邙山之中。
广武最开始,可能只是郑武公陵园的一部分,后来郑国衰落了,就成为一处富庶的城池。
目前也属于韩国。
今天的行程相对宽松,韩王接见了宛冯的工尹,接受了他们贡献的宝剑。
在广武城舒舒服服地休息了一夜,次日启程。
下一站将进入成皋。
进入成皋,再往后就将进入东周的领地巩,越过巩,就是洛阳,过去的天下脚下,现在则归于秦地。
也就是说,从成皋往西,就离开了韩地,踏上异国的土地了。
嵩山在成皋向黄河伸出山脚,这里成为嵩山-黄河之间最为狭窄的地段,控扼着洛阳的东大门。
原来由周王的近亲虢叔把守,后被郑国袭夺,称为“制邑”
。
周王在这里修了关隘,称为“虎牢”
,氾水从关前流过,掩护着关前的接近地。
在关后不过数里,就是成皋城。
成皋城与虎牢关相辅相成,共同扼守着这片咽喉要地。
前军到达成皋后,一面安排中军各贵族的住处,一面派出使臣,向巩和洛阳通报,韩王即将通过。
东周君在韩王到达成皋的那一天,就派使臣前往成皋迎接。
第二天,东周大臣亲自前往边界迎接韩王大驾。
自从韩取代了郑以后,周王其实主要是依赖韩的庇护生存,说韩王是周的“衣食父母”
也不为过。
韩王驾临,风雨飘摇的东周公自然要摆出十二分的热情,加以接待。
果然,韩王大驾在东周停留了三天,才继续启程前往洛阳。
韩王与东周公密谈了多次,内容不得而知……
韩军前军进入洛阳后,也得到洛阳尉的热情接待。
洛阳尉特意将河南城中周王的宫殿打扫出来,供韩王进驻。
洛阳是秦地,到了洛阳也就算踏上秦国的土地。
洛阳尉一面飞报咸阳,一面供应韩军的粮草。
为了保障韩王的旅途顺利,洛阳尉和宜阳令一起,征发民众,将洛水大道重新整修了一番,洒下新土,重新夯筑结实。
十天后,秦王派来使臣,并率剑士五千,代表秦王迎接韩王入咸阳。
秦王的五千剑士,都是秦军精锐,一般都由有爵位士卒充任。
秦国有剑士员额五万人,模仿魏国的武卒训练。
充任剑士后,士卒不是由国家分配土地,而是由国家发给俸禄。
因此剑士不再需要耕种土地,每天只是排兵布阵,讲习武艺,相当于专业士兵;但过了四十岁,体力开始衰退后,会退出剑士行列,重新回归乡里,成为秦军的中坚力量。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