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伐虞-《祖龙赤蛇》

第24章 伐虞(第2页)

强大的晋军在灭掉虢国后,在回师的路上顺手把虞国也灭了!

假途灭虢、唇亡齿寒……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就来自这一事件。

由于安邑有盐池,虞坂十分繁忙,每天都有大批的盐从这里南下,从茅津进入黄河流域各地。

魏国在收复安邑后,还要求赵国拿下虞城,也是看中了它对盐的运输有重要意义。

虞是安邑的出口之一,又与安邑只有一条山道相通,这使得虞成为秦伐魏最好下手的目标。

在蒙骜组织训练的同时,咸阳秦军先头部队也抵达黄河东岸,为首的自然是将军摎。

只不过咸阳秦军渡河的地点不在蒲坂,而在下游约五十里的风陵。

风陵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渡口,主要因为它距离河东的中心还有一段距离。

当时过河一般都取道蒲坂,将在陆上多走的一段距离转移到水上。

将军摎选择从风陵过河,显然目的地不是河东的中心,而是山南的虞地。

风陵与蒲坂相距只五十里,但却隔着一座山,如果不是在河边眺望,将军摎的行动,蒲坂的秦军无法得知。

但蒙骜是个精细人,他在蒲坂设立大帐不久,将军摎也到达风陵。

蒙骜当夜就赶往摎的营地拜见。

摎只带了五百亲卫随从,就在渡口边一处小邑中安营。

蒙骜邀请他到蒲坂,他拒绝了;蒙骜又想派兵加强警卫,同样也被他拒绝了。

他给蒙骜惟一的命令就是加强训练,随时听命出征。

至于何时出征,向何处出征,摎竟然一言不发。

蒙骜摸不清秦王的意图,只能按照摎的指示训练河东军。

在河东军进行训练的同时,大批船只载着士卒、辎重和武器渡过黄河,从风陵登岸。

据蒙骜估计,大约有两万人。

这支部队训练有素,集结后,只整训了不过两天,就匆匆踏上征途。

同时,摎传令蒙骜,进军风陵。

蒙骜下令部队于次日凌晨出发,大军分成三路,沿黄河岸边,依次向风陵进发,于黄昏到达风陵。

当他们到达风陵时,摎留下的营垒尚存,还留下了一百人充做联络官。

这一百人一面协助大军进驻营垒安营,一面报告蒙骜明天的行军方向:以两天行程,到达魏城。

蒙骜十分奇怪,魏城境内,交通线并不复杂,几乎只有依山傍水一条道路,而且都在秦人控制之下,有什么必要如此郑重其事,派出联络官,安排好每天的行程?

两天后,蒙骜来到魏城。

在这里,他见到了将军摎。

将军摎告诉他,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并没有从风陵登岸,而是直接乘船顺流而下,袭击茅津。

推算行程,这支部队目前应该已经到达茅津。

咸阳军已经出发,与茅津的部队会合,而蒙骜将率领河东军包围虞城——在茅津以北大约五十里。

从魏城到虞城道路已经完全由咸阳秦军控制,蒙骜要以最快地速度,迅速到达虞城城下,并布置围城,将魏军主力完全包围在虞城城内,掩护咸阳秦军攻略虞地;同时向虞坂放出警戒,勿使安邑魏军来援。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