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宰再道:“敝家主密见太子时,太子命于邯郸为公子择一师傅,以授其学。
敝家主思之再三,以官师将冯敬贤,文武兼具,乃荐之。
太子允,愿拜为师。”
吕不韦几乎本能地拒绝道:“公子尚幼,顽劣,延师之事可缓之!
——恐学之不成,反失礼敬!”
家宰道:“冯敬性甚缓,贤而有德,必能得公子之心,乃敢荐于太子也。”
吕不韦道:“公子延师之事,赵王其知之乎?”
家宰道:“此国家大事也,焉得不报于王。
——太子亦必报于秦王也。”
事已至此,似无可挽回,吕不韦问道:“延师之礼奈何?”
家宰道:“但往延之,师至则拜之。
薄具束脩而已!”
吕不韦道:“恐非敬贤之道也。”
家宰道:“冯敬之至也,非为臣,乃为师。
公子但具弟子之仪,委身而拜,敬为公子师,所得亦多也。”
吕不韦道:“谨当奉大夫之命!”
两人议定,待李崇就任邯郸尉后,即与秦公子府的人一同前往冯宅延请。
秦公子府只要准备几条干肉即可。
所有该谈的事都谈完,秦公子府的人摆上酒宴,宾主尽欢。
李崇称送来的东西都是秦王、太子和公子子楚的赏赐,不敢接受回赠,但吕不韦还是悄悄装了一匣金石,让家宰带回去。
李崇走后,吕不韦立即与傧相及随从们商议,赵姬抱着赵正在一旁倾听。
傧相和吕不韦相互沟通了交谈所得。
李崇也向傧相转达了太子要为公子赵正延请教师的事,傧相也打算推托,但李崇称是太子之命,傧相也不敢强拒。
最后只能下决心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吕不韦提到秦若伐魏,魏公子信陵君很可能利用自己的势力,对公子不利,借此破坏秦、赵交好,甚至将秦、赵重新推入战争,从而解救魏国。
为此,赵王任命了李崇为邯郸尉,以保护秦公子安全。
傧相道:“赵王任李崇为邯郸尉,李崇荐冯敬,必与公子有利。
吾等未可疑也。
若赵王、李崇、冯敬必欲害公子,吾等但共赴死可也,似无他道。”
吕不韦道:“诚哉斯言!
崇使于秦,王拜为陇西守;太子一见,即令为公子延师;一自秦归,而赵王迁为邯郸尉。
此三者,足见于秦赵之好有力焉。
公子之安危,干于赵也;赵王固委诸崇,是以赵之安危委之,崇必不敢忽。
崇荐敬为师,必不欲置公子于危地,或有其意在焉。
吾等但以师礼待敬,上下不违,敬纵有二心,可感而回也。”
一直坐在旁边的赵正忽然道:“诸父勿忧,师若至,正必礼敬,不敢有违。”
众随从皆道:“公子英明!”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