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子先起,下祭坛后,太子登车,在诸公子的拥护下离开。
随后是秦国公卿和各国使臣,相互揖让着上车离开。
观礼的群臣最后离开。
这一天没有上朝,但太子车行数步后,即命跟随在班次中的子楚立即前往章台宫侍候秦王。
整个祭道不过百步,而祭坛距离章台宫也只有百步左右。
祭坛下群臣正在相互叙礼,相互告别。
子楚在这一片混乱中拐进了章台宫。
子楚一进入章台宫,立即发现宫内情况不对:宫内污水横流,散发着浓浓的肉香。
摆放在宫内的九鼎还在往外渗露着汤汁。
子楚大惊,忙问道:“何以故?秦王何在?”
门卫小声道:“九鼎皆裂,王在殿内问周太史!”
子楚急急忙忙进入殿内,见秦王就立在阶前,周太史在一旁恭敬侍立。
子楚赶紧在殿门前停下,道:“臣楚觐见!”
秦王抬眼,招手让子楚进来。
子楚与秦王见礼后,问周太史道:“何以故?”
周太史道:“九鼎皆古物,久已残破,烹祭之时,时有汤出,自臣参祭,未见不泄者。”
子楚道:“当速出祭肉,分胙群臣,而以空鼎。”
秦王道:“此事以汝处之,务必稳妥。”
子楚立即出殿,命人传来奉常,共同处理;同时严令此事不许外泄。
命人将鼎的肉食捞出,奉常赶到后,立即切割成均匀的小份,用食匣装好,由奉常府的史官分送给各部诸臣,以及参祭的各国使臣。
肉捞出后,便令将鼎倾倒,将剩余的汤汁倒出来,借以掩饰九鼎泄露的真相。
待汤汁慢慢渗入地下后,又在上面铺上一层新土,重新夯筑。
整整忙了一天,才算把这事给了结了。
这天中,秦王一直坐于殿中,没有离开。
子楚、奉常多次入殿请秦王安,秦王神情严肃,显然这事对他的打击很大。
每次子楚进来请安,他也没有什么多的话说,只问问处理的进展,就挥手让子楚出去办事。
太阳落到西山后,子楚再次进殿,向秦王报告事情已经办完了,请秦王查验。
秦王乃在子楚的搀扶下,步出殿门,看了看整顿干净的章台宫地面,以及已经重新摆放整齐的九鼎。
周太史一直在现场指挥清理工作。
工作完毕后,他和奉常也不敢离开,等子楚进殿请秦王出来验看。
秦王在庭院中走了走,对陪在身后的周太史道:“寡人愿重铸九鼎,可乎?”
周太史道:“铸鼎非难事。
然九鼎之金出九州,通九州气运,神器也。
若重铸,恐气运隔绝,非复九鼎之义。”
秦王道:“寡人但以其金铸之,气运乃通。”
周太史道:“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楚王问鼎,曰‘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义责之。
铸鼎之法,司工能为之。
铸九鼎之道,非臣所敢知也!”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