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斗茶-《苏厨》

第十七章 斗茶(第2页)

这俩东西一点难度没有,以史家陶坊的工艺水平,完全可以做到。

耕牛摔断腿这种事情,其实史家还真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头牛犊的价格,在五贯左右,而按一头牛出肉三百斤计算,百文一斤的价格那就是三十贯,光卖牛肉就利润丰厚。

因此才有史书上有官员向中枢建议强行提高活牛价格,让屠户无利可图的脑残建议。

不过这大小是一桩差错,所幸的是没有发生在春耕期间,要不然,从县衙到史家,都是要责罚庄头和当事人的,不会如现在这样轻轻放过。

加上苏油一番神操作,坏事变成了好事儿,说不定一年后史家的口碑就会在眉山城有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码头那是什么地方?四方辐辏之地,刷声望的最好地界!

而史家现在相比其余三家,差的就是这个,这才是二十七娘对苏油的建议如此上心的原因。

因此几个罐子算得了什么,苏家小少爷就算烧了砸着玩,也由他!

苏油画完两样图纸,来到八娘和二十七娘身前,两人已经在那里斗上三轮了。

二十七娘招呼苏油:“小油来评评,我和八娘谁的茶好?”

苏油走过去一看,不由得目瞪口呆:“抹……抹茶还是……卡布奇诺?”

宋人斗茶主要是“斗色斗浮”

,即以茶汤的颜色与冲出来的茶沫决胜负,茶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

,茶沫以“咬盏”

为佳。

相应的,能出沫,质地细腻,颜色白的便被定为上品茶,庆历中蔡襄制造的小片龙茶,一斤价值高达二两黄金,合十八贯之多。

而现在建茶中的龙园,胜雪等诸般精品,那更是高达十几贯一两。

到后来,建州每年呈送给皇家的第一纲茶,名为“北苑试新”

,小茶饼大小一寸左右,差不多小麻将牌大小,一饼只够数杯,价格是四百贯,折成北宋现在的物价,那也有六七十贯之高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精品茶叶,和宋代文人仕女的其它高档奢侈品一样,完全是天价。

宋人现在喝的这些好茶,都叫“团茶”

即茶叶采摘之后经过繁复的工序蒸制成茶饼。

至于后世流行的散茶,那是淘汰品,满足贩夫走卒,番邦蛮夷的玩意儿。

当然,两者工艺不一样,后世的散茶是通过炒法破坏蜡质层,让茶味容易释放,这技术现在还没有。

说回当下,烹茶时,先将团茶研成茶末,置于碗底,然后用沸水冲成茶汤,同时用茶筅快速击拂茶汤,使之发泡,泡沫浮于汤面——这个过程叫做“点茶”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