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到视频里的我,法国男人表现得很大方,他走上前和我打招呼。
方冬也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笑着用法语介绍我的身份。
这之后方冬和法国男人就当着我的面简单交流了几句,法国男人还拿出一张纸递给他,方冬点着头回应了两句,法国男人就笑着转身。
直到房间里再次安静下来,我才找回自己的语言:“他是谁?”
“我请的工匠。”
方冬说。
我又问:“做包的工匠?”
方冬笑着点头:“他给这几个牌子做了三十几年。”
他还一连说了几个牌子,都是法语发音,和中译的读音不太一样。
我继续问:“那他应该很贵吧?你请他来,是做你设计的包吗?”
方冬摇头,间隔了一秒,说:“就是做x牌的包。”
“可是……”
我词穷了。
其实我知道方冬的行为是什么,但因为他是我最爱的哥哥,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也不希望那两个字令他感到不快。
方冬却表现得很大方很不在乎:“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就是你以为的那回事。
我最近在投资奢侈品的高仿项目,非常赚钱。
刚才你见到的工匠只是其中一个,这样的人我找了六个。
不过我这间公寓地方狭窄,来来回回搬东西太惹人注目,所以我就在外面找了厂房。
等规模做起来了,我还会再多请几个人,形成流水线,每个月都能净赚几十万。”
“可这些东西到底是假的啊。”
我问方冬,“你寄给顾澎的也是吗?”
方冬点头:“顾澎自己也知道。
他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主要是担心那些包送去给客户,会被看出来,直到他拿到样品,又考虑到两者的差价,他决定直接从我这里订货。”
方冬大约看出来我的顾虑和质疑,很快就对我输出了一些他的理解。
我想,这些输出应该放在方冬心里很久了,而且他不是第一次跟人这样说。
他问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用同样的皮革和五金,用同样的师傅和工艺,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没有任何偷工减料,甚至在品控上把握得更严格,比从店里买出来的还要精细还要真。
唯一的差距就是,这批包在官方的系统里没有录入,消费者也不会体验到从店里买包的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消费者买的到底是官方的录入数据和销售服务呢,还是买的包本身呢?如果是冲着品牌价值和包的颜值和质量来的,这种原汁原味的高仿不就是“真品”
吗?
价格方面,这些包是专柜包十分之一不到的价格。
买这些包的人如果是自己用,不要想着将来出二手,那在生活里已经足够炫耀了。
就算将来卖二手,以二手高仿包的价格卖出去,价格也不会太低,因为工艺实在太好了。
而像是顾澎这样的人,他用来送礼也不会觉得太心疼,他送礼的那些客户也不会闲的没事跑去官方查询记录。
当然,顾澎还可以铺垫一句,就说是用法国朋友的名字买的包,所以如果有售后问题,可以托他将包拿去专柜维修。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