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阔海来救-《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第七章 阔海来救(第3页)

说完便将帐本投入火炉之中。

望着账本变成了一堆纸灰,并随风飘散,一些人的心也随着风中的纸灰平静下来。

“刺史大人贤明智慧,卑职等必谨记刺史大人之嘱,上忠心报效朝廷,下善待百姓厚恩。”

一群人在陇州司马程国宣的带领下向李渊膜拜。

李渊点点头,向众官施礼拜谢。

众位官员退下之后,李建成来到李渊身边,

“父亲,这些人大多与王仁有所勾结,并且个个脑满肠肥,正好借此机会加以铲除,为何父亲要放他们一马。”

做为后世青年,李建成还是崇尚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原则。

“建成啊!

你还年轻,官场中事有些不太了解,须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再说了,他们在此为官多年,军务民政都很熟悉,官员与地方之间关系盘根错节,我们父子俩初到贵地,根基不稳,很多事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搞出动乱,影响大局。”

李建成听着,但心中不以为然。

“是啊!

有些事情不管在哪一世都是有一定的约束,黑白难解啊!”

李建成心中说到。

深夜,王仁府.“哼!

这帮吃劳资家的饭却不拉人屎的畜牲,平日里与我爹称兄道弟,如今一有事都成了缩头乌龟,想置身室外,想得倒美,别以为李渊烧了帐簿,劳资这里还有一本。”

屋内没有点灯,透着月光,王仁的儿子王道齐脸上犹如地狱恶鬼一般,阴森寒冷。

第二天一早,陇州六曹参军与程国宣的府上都收到了一封拜贴,并且附上“到府一叙,若是不来,后果自负”

的字样,大多数官员看了看,轻轻一笑,不置可否。

与大多数官员不一样的是,陇州司马程国宣却眉头紧皱,原因很简单,陇州的很多官员都是陇西氏族子弟,只有他是凭着军功起来的,做为一个毫无家族势力帮衬的官员,程国宣来到陇州以后对于一些事情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冲突,也不敢与人发生冲突,是公认的中立派,老好人。

所以这些年来王仁与旺记的所作所为他都知道一些,并且每年王仁也给他们这些官员分润一些。

所以一直相安无事。

“还是去王府探探吧!

也许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样严重。”

程国宣自言自语道:

晚上王府书房。

“什么,你要我拿出陇州的军事城池布防图,这可不行,若城防图外泄,这可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大罪。

如果落入了外族人之手,那就是全城百姓的灾难啊!

我不会答应你的要求。”

“哼哼!

程大人,实话告诉你,别以为李渊烧了那本帐簿就没人知道你们的所作所为,我还有第二本帐,这些年你拿了我们家多少好处,又将多少违禁物资送入异族手中,实不相瞒,另外一本我已派专人送往长安,若是你不肯合作,不出十日便会放在圣上案前,圣上的手段我想不说你也会知道后果。”

程国宣想到如果真的将这些传到了皇帝的耳中,其他的官员可以以家族来掩护,最多丢官罢职,甚至会不了了之。

而他将会做为替罪羔羊用来杀鸡警猴,回想着这些年靠着一刀一枪在沙场上拼杀,用一身的伤痕换来的功名,程国宣心里一股不甘。

而且又觉得委屈,双拳紧握久久才分开。

“也许只有他能帮我了。”

注:魏晋时期,官府朝廷实行九品中正制度来作为选取官吏的基础,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并且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为了更好统治中原而更加的深化了这个制度,并与通婚等手段形成了更大的外戚势力。

有时还会左右政权的稳定。

在北齐与北周长期对峙时,形成了以地域为名的陇西氏族和关东氏族。

贫寒学子与平民子弟如果要做官必须由上品推荐及立下军功等。

喜欢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请大家收藏:(【75wx】)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