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徐达朱元璋》

第五十七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第2页)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问杨帆道:“你,不怕死?”

杨帆面露懊悔之色,道:“当初我迫不得已将三位殿下留在了洪泽湖中,虽是权宜之计,但吾心中一直愧疚不安,不过既然我做下了这件事,就要负责将三位殿下救回来!”

毛骧的眼神都变了,不对呀!

在亲军都尉府沐浴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可在这种情况下,毛骧哪敢说一句话?

“请圣上恩准!

准许杨帆前往水师驻地!

若不能说动南安侯,杨帆愿以死明志!”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杨帆一眼。

说实话,今天朱元璋是真的想杀了杨帆,这臭小子总是能轻易地惹怒他。

可朱元璋不得不承认,杨帆是良臣、能臣、诤臣!

有杨帆在朱标身边,正好能弥补朱标过于仁善宽厚的心肠。

朱元璋毫不担心,在他百年之后,朱标会不会善待兄弟姐妹,善待臣子,他担心的是长子朱标,因为宽厚仁善,压不住手底下的臣子,担不起九州万方!

最终,朱元璋挥了挥手,道:“咱,准了!”

杨帆大喜过望,道:“臣遵旨!”

“去吧,办好了差事,给咱活着回来。”

杨帆与毛骧离开后,武英殿前就剩下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二人。

父子二人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朱元璋才说道:“标儿,咱修建凤阳中都,真的错了么?”

朱元璋对凤阳的执念很深,他想要返回家乡,回到那个生养他的地方去。

骨子里,朱皇帝还是个百姓,还是那个想要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朱重八。

当然,他的老婆只有一个马皇后,他的“孩子”

,只有他的长子朱标。

在朱标面前,朱元璋卸下了伪装,问朱标更像是问他自己。

朱标轻声劝慰朱元璋,道:“父皇,建造凤阳中都,您的本意是好的,是凤阳那边的官员与监工中饱私囊,才苦了百姓,父皇您,无须自责。”

朱元璋长叹一声,道:“儿啊,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这百姓的苦,不落在皇帝头上,落在谁的头上?”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朱元璋从小生活贫困没读过书,但他绝非后世许多人印象里的大老粗。

他的学识是在一边打仗,一边在学习中积累出来的,学习能力惊人地强。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咱为何痛恨贪官污吏?为何要大力整治贪腐?因为那些人的贪会让百姓没有活路,让大明的根基动摇啊!”

他的声音格外沉重,“杨帆讲起中都工地内的场景的时候,你知道咱想起了什么吗?咱想起了元末时候百姓活不下去了的景象,那场景咱一辈子都忘不掉!”

说着,朱元璋指着远方,道:“在京城之外,咱看不到的地方,那些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百姓别逼地没有活路,会干嘛?造反!

你两个兄弟随便煽动一下,劳役就暴动,若天下都这样,江山焉能存续?”

朱元璋的话,好似重锤锤在了朱标的心头。

朱标重重地点了点头,道:“父皇,今天的话儿臣记住了!

儿臣定严打贪官污吏,还百姓个朗朗乾坤!”

夕阳下,父子二人聊了很久,很久。

巢湖位于应天的西南,从应天到巢湖,不过一日左右的路程。

翌日晚间,巢湖水师提督俞通源,正拿着一封书信,来回在书房中踱步。

从正午到傍晚,俞通源就没有走出过书房。

正午时分,有人禀告,一位客人来拜访俞通源,给他带来了一位好友的来信。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