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应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多民族国家。他重视农业,设置司农司,劝课农桑,还设置河渠司,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其政权下的人民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加上几乎每次的帝位更迭都伴随着的激烈的派系斗争,因此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一直很尖锐。
从元世祖忽必烈到成宗铁木耳是元代统治的初期,这期间,采用汉族法律,初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项制度,呈现出向前发展的态势。从武宗到泰定帝是元代的中期。这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皇权斗争也日趋激烈,各地起义不断爆发,元代开始走向衰落。其间的“英宗新政”也仅是昙花一现,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元代的衰败之势,后来新政失败,英宗也死于非命。从明宗到顺帝是元代的后期,红巾大起义的爆发加速了它的灭亡。1368年,朱元璋率军攻入大都,元顺帝逃走,元朝灭亡。
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的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从而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在元代,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文化艺术特别是元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发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成为人类戏剧和文学艺术的瑰宝。诗歌、书画也有了高水平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书画和诗歌大家。
元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当时及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注释亲师:亲自率领军队。
建文:明太祖的孙子朱允炆,于1398—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
祀:年。
永乐:明成祖朱棣,于1402—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