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应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注释周辙东:指平王东迁。
王纲:王朝的统治。
坠:松弛、衰落。
干戈:泛指武器,这里指代战争。
游说:说客们来往于各诸侯国之间,说服君主接受他们的主张。
五霸:春秋时代的五位霸主。
七雄: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
自平王东迁后,周朝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希望通过游说有所作为的人蜂拥而起。东周分为两个阶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先后有五位诸侯成为霸主。战国时,七个强大的诸侯国被称为“七雄”。
心解春秋战国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转变时期。
春秋时期,得名于孔子修订的《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平王东迁以后,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周天子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诸侯国之间经常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兼并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实力较强的诸侯就出来充当仲裁者的角色,通过会盟的方式发号施令,这就是所谓的“霸主”。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不过以各自的实力来看,宋襄公和吴王阖闾是不能入选五霸的。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于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在位期间,他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迅速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他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联合中原各国攻楚的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是齐桓公称霸的标志。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至关重要,正如孔子所说:“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