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文人造反,三年不成 (第3/5页)
南门太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目标,既要策动孟达真的反叛,同时又要巧妙地将孟达造反的消息传递给曹魏那边,所以才有了郭模诈降。
根据这部史书的记载,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阴谋,并且用一封信稳住了孟达。
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摆在孟达面前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如果轻信司马懿那些话,那就太幼稚了,但奇怪的是,都已经大祸临头了孟达仍然很乐观,他认为现在反叛依然有十足的把握。在孟达看来,司马懿远在宛县,东距新城郡1200多里,这是汉代的里,合今约420公里,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公路,甚至没有像样的路,其间还有山路阻隔,著名的山峰包括今天的风景名胜武当山,要走完这一段路,需要相当长时间。
当时的行军速度一天约60里,这还算是比较快的,即使昼夜兼程至多也就100里,曹操赤壁之战前追击刘备,率虎豹骑创造了一昼夜300百里的惊人速度,但那是虎豹骑,精锐中的精锐。
要执行一个战役仅靠轻骑兵、特种兵是不行的,各兵种、包括后勤辎重在内都要跟进,这就是大兵团的集体行动,边走边修路架桥,速度更快不了。按照孟达的计算,由宛县到新城郡的这1200里,最快没有半个月魏军无法到达。
而且孟达熟悉魏军调兵的体制,魏军要展开这么大的行动,必须得身在洛阳的明帝批准方可进行,由宛县到洛阳又是800里,一来一回至少半个月。也就是说,曹魏那边即使接到了自己反叛的消息,人马要杀到新城郡至少得一个月。孟达已向蜀汉那边求援,一个月时间那边的援军怎么说都到了,一旦援军到达,孟达觉得自己也就算安全了。
可惜孟达把时间算错了,他根本不了解司马懿的办事风格。
司马懿在宛县接到申仪的密报后立即向洛阳报告,报告归报告,司马懿不指望朝廷马上有什么指示下来,不是他不相信朝廷,而是他认为时间来不及。司马懿决定不待明帝诏书到达,立即起兵到新城郡平叛。手下众将都认为,没有明帝的诏令就出兵不妥,建议还是等等再说。
众将当然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但大家更担心谁来负责任,打赢好说,成功的案例谁来总结都是好案例,可一旦失手,就得追究责任,就得有人背黑锅,该请示的没请示、该汇报的没汇报,这就是黑锅,是大忌。
可要都这么想那就别干事了,四平八稳,没有风险,不会犯错,这样的官当然好当,但决干不成大事。但司马懿刚到荆州,还要慢慢树立威望,所以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