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形式 (第1/2页)
吴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八股文废止于1902年,到今天已经四十三年了。四十三年在中国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是一辈子的大半,时间不可说不久。就形式说,八股文死了几十年,应该早已和草木同腐了。然而,在事实上,它不但未死,它的精神仍然磅礴于新时代、新社会,充塞澎沛,表现于每一政令上、每一事务上。形式也依然存在,不过换了新名目,例如四维八德,什么生活,动什么员之类。
六百年的八股文教育,八股文生活,这样根深蒂固的根性单凭了政治的表面改革,先是由皇帝下一道诏谕,后来又粉刷门面,换上“中华民国”四个大字,怎么改得了?结果当然是形去实存,灵魂不灭。几十年来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思想的一切一切的改革,只是表现在文字上形式上,本体上不但是依然故我,而且变本加厉,就历史的线索来说明,可以说是应有的现象,应有的结果。因为时代的形式虽变,它的精神——八股精神却并未为时代所转变。
抽象地说,八股文之所以为八股文,是因为它专讲求形式,文字只是表达这一机械形式的符号。八股的公式是起承转合,例如起句必用“今夫”,承句用“是故”,转句用“然而”,合句用“所以”。无论什么理论或批评或建议,或游记或书后,都可套上这公式。一共四大段,每段又双股对称,说了大半天,尽可毫无意思,等于白说,尤其妙的是最好的文章也就是白说得最道地的文章。写的人看的人都彼此心照,明知是如此。相传有一名人作一破题,题目是“鞹”,破题是“鞹,皮去毛者也”。这一点也不错,犹之于说“建设健全的政治必自去贪吏始”一样的合理。但是下文呢,没有了,于是只是一张光皮,一个吏治贪污成为风气的时代而已。
讲求形式的极致,进而讲求书法,墨要浓而发光,字体要方正,风檐寸晷,一刻钟要能写上多少字。主文者也是从此道出身的,只要眼睛看着顺眼,取录的把握就有了五成,形式再不错,就稳着等捷报了。至于意思,那上文已经说过,越没意思越好,实践根本说不上。假如真的有意思,独出心裁的意思,胆敢想前人所未想,说古圣先贤所未说的话,那可不得了,即是反动,是叛逆,小子鸣鼓而攻之,权威者则将你捉去坐监、杀头。
受了六百年的教育、训练,养成了光白说不做事,专讲形式、玩弄文字的劣根性。我们要记住,六百年来的政治,就操在这些专说古圣先贤的话的人手里,从当国的执政到中下层干部,即使是有不从科举出身的,至少也受过八股文的训练。社会上的领袖名流,也无例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