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不存在不在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宇宙总密度的约三分之一,剩余的约三分之二被归因于暗能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基本特性
暗能量是一种充溢空间的、具有负压强的能量,在宇宙空间中几乎均匀分布,不吸收、反射或辐射光,所以无法直接观测。目前已知其占宇宙约68.3%的质量,是宇宙加速膨胀的推手。
理论模型
现有宇宙学常数和标量场两种模型。宇宙学常数是一种均匀充满空间的常能量密度,在物理上等价于真空能量;标量场是一个能量密度随时空变化的动力学场,如第五元素和模空间,但在空间上变化的标量场很难从宇宙常数中分离出来,因为变化太缓慢了。
探测与研究方法
由于暗能量难以直接观测,天文学家主要通过观测一些宇宙结构和物质受引力的影响以及能够探测到的辐射来间接研究。如利用宇宙3D绘图项目暗能量光谱仪(DESI),通过光谱学技术收集光线,测量红移现象,构建宇宙3D地图,研究重子声学振荡等,以更好地校准宇宙距离,增强对暗能量活动的测量。
潜在影响
暗能量对宇宙的演化和命运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其持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宇宙可能会一直加速膨胀下去,最终导致星系之间的距离无限增大,宇宙变得寒冷、黑暗和空旷。
暗能量的研究历史如下:
早期理论基础
1917年,爱因斯坦为了建立一个静态的宇宙模型引入了宇宙学常数,这是最简单的暗能量模型,可视为等效于真空空间的质量或“真空能量”,但后来哈勃发现宇宙在膨胀,爱因斯坦认为引入宇宙学常数是他最大的失误。1980年,艾伦·古斯和阿列克谢·斯塔罗宾斯基提出,负压场在概念上类似于暗能量,可以在极早期的宇宙中驱动宇宙膨胀,这一理论为后续暗能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关键发现与确认
1998年,亚当·盖伊·里斯和索尔·珀尔马特等人对加速膨胀的超新星观测,发现宇宙的膨胀正在加速,这是暗能量存在的第一个直接观测证据,之后迈克尔·特纳创造了“暗能量”一词。2000年,BOOMERanG和Maxima CMB实验观测到第一个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声峰,表明总物质加能量密度接近临界密度的100%,为暗能量的存在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2001年,2dF星系红移巡天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