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应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儒释道三家的学说不仅是一门学问,其精华部分同样也应该是我们的人生理念和追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注释孝经:书名,儒家经典之一。
通:通晓、明白。
六经:儒家经典的总称。
把《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四书读熟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心解《孝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孝经》篇幅较短,全书只有一千八百字,分为十八章。书中主要讲述“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身份的人如何来实行“孝道”。关于《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作者是孔子,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这是出于后人附会。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孝经》的作者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同期的人则多赞同曾子记录孔子的讲述的说法。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现在一般的说法是,这部书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早期,出自战国晚期的儒家学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有百家之多。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的版本。现在西安碑林中保存最早、造型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就是《石台孝经》。碑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石台孝经》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内涵、绝妙的书法成为西安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孝经》主张“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并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并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提倡“事君如事父”,因此受到各朝统治者的推崇——希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封建专制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该书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