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半功倍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战国中期,土地兼并激烈,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儒家学派的继承人孟轲有一次在与他的学生公孙丑讨论如何统一中国的问题时,以周文王为例,主张用施行“仁政”的办法来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
孟轲说:“周文王以方圓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战胜了残暴的商纣王,夺取了全国政权,创立了丰功伟业。现在,天下百姓苦于战争的颠沛和**的折磨,他们对生活的希求不高,象齐国这样的大国,如果能施行仁政的活,天下的百姓一定十分欢喜,要统一全中国,也就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与古人相比,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可以收到双倍的效果(原文是‘故事半古人,功必倍之’)。”
后来,人们把“事半古人,功必倍之”简化成“事半功倍”这句成语,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此相反,还有一句成语叫“事倍功半”,比喻做事所费的力量大,而收到的效果却很小。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
西汉景帝有十四个了儿子,除刘彻被立为太子以外,其他十三个儿子都封了王位。他的第三个儿子叫刘德,被封为河间献王。
河间献王刘德酷爱藏书。他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认真地进行研究和整理。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在一起进行研究。
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了“传”,并且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研究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的。
所向无敌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北方最有势力的军阀袁绍,统一了北方,在军事上逐渐处于优势。同时,曹操把汉献帝作为傀儡,在政治上也占了有利的地位。公元202年,他给吴主孙权写了一封信,要求孙权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许昌去做人质,以便控制孙权。孙权收到信后,专门召集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