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读者的噩梦 (第3/12页)
威尔·施瓦尔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ra Welty)和安东尼·伯吉斯 [7] (Anthony Burgess)[其代表作《发条橙》(<i>A Clockwork Orange</i> ),至今仍和1962年首次出版时一样震撼人心]。约翰·厄普代克 [8] (John Updike)写到过,格林的小说“对我写作风格上的影响是至今任何作家都比不上的”。
亨利·格林享年68岁,于1973年去世,一直鲜为人知。但受他影响的书一直有人在阅读,这些书又继续激励着新的作品的出现。
有时有些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在书名中得到体现,比如《傲慢与偏见与僵尸》 [9] (<i>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i> )。有时这种血统关系要微妙许多,需要读者仔细梳理甚至猜测其中的关系。[J.K.罗琳 [10] (J.K.Rowling)的《哈利·波特》系列(<i>Harry Potter series</i> )有多少是受托马斯·休斯 [11] (Thomas Hughes)1857年描写寄宿学校的经典小说《汤姆·布朗的求学生涯》(<i>Tom Brown’s School Days</i> )的影响呢?]有时作者暗示的影响并不是真正的影响,而只是作者希望写成的某类书的风格而已。
不管什么时候读书,我都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这些回响、联系和希望。这本书是怎么完成的呢?这本书和哪些书有相似之处呢?它让人想起了哪些书呢?
然后,作为一个读者,我一边读书一边感受到这些影响。刚开始读书的我和读完书的我不再是同一个读者。因为人的大脑里布满各种路径,而读书为你开辟出新的道路。每本书都会改变你的生活。所以我喜欢问:这本书是怎么改变我的生活的?
苏格拉底 [12] (Socrates)在即将宣判他死刑的审判上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被柏拉图 [13] (Plato)引用]。读书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学习如何审视自己生活方式的方法。比比看自己做过的事和别人做过的事,自己的想法、理论、感受和别人的想法、理论和感受,你会愈发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阅读是少数几个独自完成却让人感觉不那么孤单的事;阅读是一个连接他人的个体行为。
54岁的我和为《神曲》(<i>The Divine Comedy</i> )做最后润色的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