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层面的禁演,而是演员自觉的停止了对这出戏的表演。从49年开始的大规模戏改,禁了不少戏,也改了不少戏,最着名的就是劈纺戏,典型代表就是大劈棺和纺棉花,这两出戏是出了名的低俗戏,艳情戏,穿新式旗袍,高跟鞋上台演出,只要不来北方演出,原本也没啥问题,但是坏就坏在,有人为了挣钱开始打擦边球,穿高开衩旗袍,要的就是若隐若现的朦胧感,而且里面设计的小曲也是怎么艳俗怎么来,甚至连游龙戏凤这样的粉戏都称不上。从旧社会就面临批判不断,由于这两出戏除了方便挣钱,艺术性,故事性都没有任何优势,在经过讨论之后,认为没有修改的价值,所以一禁了之。
还有一些戏被禁了,就比如四郎探母,先别说这出戏原先还有一点黑戏的成分,就冲着杨延辉投敌没有民族气节的情况下来看,这出戏就不能演。更何况这出戏还挺黑,之前有两个情节,一是杨延辉回到宋营见到母亲之后,又去见原配妻子,之后选择依然回大辽,原因是他在大宋只是将门之后没有什么好出身,而在大辽,他是驸马,皇室成员,各方面条件都比在大宋好,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母亲,甚至是原配妻子,哪一个都比不上自己的荣华富贵。等回到大辽之后,萧太后又作意要杀他,这个时候又有一段戏,是说他后悔回来,留在大宋,好歹还有命在,回到大辽,小命休矣。至于公主媳妇,虎毒尚且不食子,只要自己不回来,太后也未必舍得杀亲女,至于自己和公主的孩子,自己还年轻,再生两个也不妨事。
两段戏,直接就把杨延辉塑造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而且毫无礼义廉耻的畜生。当然这种戏本身就是小班在唱,大班也不敢唱,但是有一个说法,那就是这出戏这两个情节实际上是小鬼子加的,就是为了和正牌杨家将对抗,战争期间,豫剧,晋剧,吕剧等地方剧种,依托杨家将为背景,排演了大量抗战戏剧,艺术性其实挺一般,之后大部分都没有了传承,但是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小鬼子为了对抗这种风潮,所以极为推崇四郎探母这出戏的,说白了,就是安抚伪军。这两段,也是你说杨家将好,我就给你推出一个坏的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杨家将给你看看。当然也不排除是某些走狗艺人,或者汉奸文人为了巴结主人,专程摇的尾巴。甭管是什么原因,这出戏只能一禁了之。
说起来也奇怪,在旧社会要说渣男,不是铡美案杀妻灭子良心丧的陈世美,也不是红鬃烈马中富贵还乡寒窑戏妻的薛平贵,恰恰就是满门忠烈的杨延辉。同样被禁的还有乌盆记,探阴山这种神神鬼鬼的戏,冤魂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