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脚了。
这样,曹操统一的努力,就遭遇到极大的阻力。打了三十年仗,只能够完成部分的统一事业。
中原地区的农民是渴望统一的,不但是为了安定的秩序和正常的生产,也为的是不打仗了,可以不服兵役,可以减轻军事供应负担。上层的文官谋士是要求统一的,不但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他们来说,统一也只会带来好处。部曲主是坚决主张统一的,统一了会更壮大自己的队伍,提高地位,有利于部曲的给养。农民、豪族、官僚、武将虽然彼此间的利害不同,但是对于统一的要求是一致的。
吴、蜀的情况正好相反,换了一个新主人,当地的农民已经有了比较安定的生产环境。部曲主则坚决反对统一,因为统一的结果将使他们丧失部曲和分地,将使他们送家小到曹操那儿作抵押,离开故乡故土。吴、蜀的统治者也是一样,失去统治地位,听人安排。只有一部分从中原来的文士官僚们,他们在哪儿都做官,投降了还可升官封侯,因之,他们是主张投降的,但数量很少,形成不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曹操努力统一全国的事业,虽然得到中原地区人民的支持,但是,面对着吴、蜀的坚决抵抗,终于不能成功。
尽管曹操不能及身完成全国统一事业,但是,他毕竟在他所统一的地区做了不少好事,不但安定了秩序,也促进了生产,繁荣了文化,推动了时代进步。
和袁绍相比,袁绍是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曹操正好相反。袁绍宠信审配、逢纪等人,这些有权势的人拼命搜括,邺破时,这些家都被抄家了,家财货物都以万数。曹操指责袁绍:“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他制定制裁豪强兼并之法,并规定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棉二斤。其他的不许擅兴发,责成郡国守相检察。百姓很高兴。
曹操安定冀州的例子,说明了他在中原地区的基本措施。当时农民从大地主的兼并下解放出来,有了定额的租赋,无论如何,比之过去代出大地主租赋,郡国守相要什么就得供应什么的情况,是不同了,这对于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除在政治上抑豪强之外,他还进行了许多增产措施,如屯田,如推广稻田、改进工具等。
从公元196年开始,曹操大兴屯田。募民许下耕种,得谷百万斛,以后逐步推广到沛、扬州、淮南、芍陂等地;郡国创制田官,有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等,专职领导,自成系统。“五年中仓廪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