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太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但也必须姓刘。本朝奠基之初,高祖刘邦领着大家杀白马盟誓,异姓不得称王,否则天下人可共诛之。曹操有实力直接称帝,但他没有那么做,只是把高祖定下的规矩改了,当上了“异姓王”。
汉朝的“王”都有封地,称“王国”,在行政规划上一般等同于郡,所以汉朝在州的下面是郡或者国,称“郡国”。曹操称魏王后,也相应地设立了一个“魏国”,只是范围比一般的刘氏王国大得多,包括十个郡,比普通的州都大。
刘备的手里现在大概有三十多个“郡国”,虽然比不上曹操,但比孙权多。而且,曹操姓曹,刘备却姓刘,刘备一向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所以他要称王反弹小得多。
刘备综合了各种考虑后,决定称王。曹操从汉中撤走两个月后,即建安二十四年(219)7月,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这项新职务不同于之前的益州牧,既不能表奏,也不能遥拜,刘备使用的方法是“劝进”。在汉中,刘备手下120名重要官员联名向远在许县的汉献帝刘协上了一份奏表,报告汉献帝大家一致推举刘备为汉中王,仍兼任大司马。之后刘备下令在汉中郡沔阳县做坛,该地属今陕西省勉县。
坛成,陈兵列阵,举办了称王仪式,刘备手下重要人物大部分都在汉中,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仪式上,宣读了准备送呈汉献帝的表奏,之后刘备登坛,拜受汉中王玺绶,戴上王冠。随后,刘备又以汉中王的身份再向汉献帝上了一份奏表,在后面这篇表文里,刘备重申了群下奏表中的内容,强调了自己忧国效忠的想法。两篇奏表都派人送往许县,一同送去的还有当年曹操以汉献帝名义拜刘备为左将军、宜亭侯的印绶。
刘备称王后,立穆夫人为王后,立刘禅为王太子。
穆夫人即吴氏,刘焉的前儿媳、吴懿的妹妹。穆夫人与刘备成婚时间虽不长,却很快为刘备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永。刘备深知立嗣问题异常重大,稍有不慎就有灭国之灾,前车之鉴已多不可数,所以直接明确了长子刘禅的接班人地位。
刘禅这时12岁,他的母亲甘氏已去世多年。刘备任命董允为太子舍人,负责辅导和辅佐刘禅,这个官职虽然品秩不高,但地位重要。
刘备还可以任命“汉中国”的文武百官,包括三公九卿以及侍中、尚书令等。曹操称魏王后没设三公,只设了一个相国,相当于王国的丞相。刘备既没有恢复三公,也没有设置丞相或相国,而是设立了一个太傅,这是一个荣誉性职务,刘备任命的是许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