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 (第2/3页)
摆脱尬聊:社交高手必修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表达、倾听、寻找共鸣,最终实现共赢。
让单向的输出变成双向的流动,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意志被尊重了,自然愿意去沟通问题,一起去解决问题。
言语上的合作势必会促成行动上的合作,对人际交往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理解了沟通必要的三元素之后,我们接下来,就可以继续讨论一下「行动层面」的问题了:我们该如何培养出沟通思维习惯,而非单向输出的思维习惯?
在这里提供一个认知上的建议:把对沟通的认知,从「达到自己目的的技巧」,改成「争取双向妥协的手段」。打从一开始,就告诉自己,在决定沟通的一瞬间,我一定是需要有所退让的。
相信大家在网上看过不少故事:一个原本自己不占优势的情况,通过当事人的一张巧嘴,化劣势为优势,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说,还有不少好处。
这确实是颇有诱惑力的,相关的例子也的确不少。毕竟,谁不希望自己可以拥有转变局势的能力呢?
但我们必须分清楚一个区别:「沟通中存在说服行为」并不等于「通过沟通,一定可以说服别人」。
说服和沟通,本质上并不是一回事。
说服当然需要沟通,不过,说服可以是「单向输出」,如果你的方案足够好、方法足够到位,那么完全可以让对方接受你的看法。这个在《战国策》里有许多例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看。
沟通,则是一个双向的、流动的过程。或许在某个情境下,存在「谁赢了谁」「谁说服了谁」的情况,但长期观察的话,双方一定是你来我往、相互妥协的平衡的关系,否则的话,也不叫沟通了。
不信的朋友,想想童年时期,父母拉着你「促膝谈心」,却完全不考虑你的意志,以批评、命令居多的「沟通」,你们真的认为那是沟通么?真的希望按照他们的做法做事么?
因此,「沟通后,对方觉得你说得很好很对,决定按照你的做法做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一个暂时的、相对理想的情况。
而真正大多数的情况是:那些对方完全愿意按照你的打算/完全不打算考虑你的意见的,你们根本不需要通过沟通解决,真的需要沟通的时候,即意味着你要通过自己的一些退让去更换对方的一些退让。
我们渴望沟通的时候,需要同时进行思考:
我们的诉求是什么?
对方的诉求是什么?
我们的诉求是否有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