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说:“还要,还要,还要。”》保持满足 (第2/4页)
威尔·施瓦尔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i> )一书中写到这个管理缺陷时很刻薄。]或者员工在每次同事被表扬时都会更伤心一点。或者一位朋友“早上过得不开心”仅仅因为在星巴克买咖啡时,她前面的人点单时间特别长。
这不是无依无靠的人合情合理的愤怒,而是那些人心不足的人在发牢骚。
当然,谴责他人的这种倾向非常容易。要接受自己有时也是吵着“还要,还要,还要”的婴儿,比较痛苦,比较困难。
有时候,晚上我清醒地躺在床上,各种担心:我是不是工作推进得太靠前了,碾压了别人?或者,我是否太容易摆脱困境了,可能还有要说或者要加的东西时,满足地坐在后面?我希望其他人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我的选择——更频繁地指控我推进的力气太大,而不是疏忽让他人听到我的声音。
想要更多无疑是驱使人类前进的动力之一。居里夫人(Marie Curie)没有在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后说:“天哪,今天先这样吧。”事实上,她和她丈夫深陷实验中,根本没去领奖。她继续坚持在实验室,去发现镭和钋,不管其他事,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史蒂夫·乔布斯完全可以在发布iPhone前松懈下来(他有足够的钱和名声),永远改变世界,改变我们一整天用手完成的工作。
所以,我们如何区分驱使世界进步的“还要,还要,还要”和让我们迷失方向的“还要,还要,还要”?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继续——继续要求,继续坚持,继续不屈不挠——什么时候缓和?
答案就是通常我们不用继续。历史上鲜有优雅存在。
从古典时代至今,最著名的例子独裁者辛辛纳塔斯(Cincinnatus),开心地退出舞台。根据罗马历史学家李维(Livy)的记载,辛辛纳塔斯只在罗马共和国担任了两周零两天的独裁者。这样他有充足的时间做出他认为必须做的改变,保护罗马城和其贵族和共和系统。之后他自愿解甲归田。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非常追从辛辛纳塔斯。事实上,在华盛顿时期,《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没有规定阻止他继续一次次竞选;他追随偶像的榜样,自愿在两届任期后卸任。
但是,由于辛辛纳塔斯内心是一个有原则、可敬的人,所以我认为他这个例子没有其他名气小一些的人令人惊讶。普鲁塔克(Plutarch)在撰写希腊和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