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荀子说人性 (第1/13页)
龙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爱才的战国公子:信陵君
邯郸之战的失利,是秦国兼并天下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它不但使得秦国丧失了前几年辛辛苦苦占领的众多领土,还间接造成了白起死于非命和范雎的黯然退场。数年之内,秦国没有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山东各国特别是三晋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这一场战争的明星,无疑是魏国的信陵君和赵国的平原君。除此之外,秦国的王龁虽为败将,但是表现可圈可点。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楚国的景阳,从《荀子》《淮南子》和《汉书》的记载中,后人不难得知,景阳经此一战,在当时威震诸侯。赵孝成王曾经亲自向景阳请教兵法,而景阳以孙武、吴起等人的军事思想应对,令赵孝成王折服。至于《史记》和《战国策》为什么都没有过多描述景阳的功绩,笔者以为,是因为笼罩在信陵君、平原君头上的光环太耀眼了,以至于景阳相对失色,只能屈为配角。
有意思的是,在信陵君和平原君之间,也有一种谁更有才有德的议论。前面介绍过,信陵君长于军事,而平原君长于外交,因此在才能方面很难进行比较,那就只能比“德”了。但是“德”很不好比,尤其是对于两个同等重要的人物来说,如果没有量化的指标,是很难区分高下的。
还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养士。
“士”这种人很不好养,他们不像阿猫阿狗,有得吃有得喝就行了,他们更看重主人的品德。一个人品德越高尚,就越能吸引士人来投奔;而当这个人的品行出现污点的时候,即使已经依附于他的士人,都会决然离去。平原君当年因为看不起一个瘸子而失去了一半的门客,便是极好的例证。
现在问题变得简单了,当信陵君和平原君同在一个国度的时候,他们虽然不会互相较劲,但是士人们心里都有一杆秤,而且会用两只脚投票来选择自己的主人——谁的品德更优秀,一目了然。
《史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信陵君刚到赵国的时候,听说有位才德过人而洁身不仕的毛先生混迹于赌场,还有一位薛先生流连于酒馆,便想结交他们,请他们到府上来做客。没想到这两个家伙不识抬举,故意躲着不见。信陵君也不生气,故意把头发搞得乱蓬蓬的,几天没刮胡子,换上平民的衣服,跑到那些声色场所去接近他们。
这两个人也没见过信陵君本人,只知道新来的这个家伙很豪爽,挥金如土,饮酒如牛,掷骰子、玩女人样样精通,而且只要一说话,就知道不是普通人。这样胡天胡地过了些